一年下来8000多场电影、460场戏曲,还有4000多册图书免费给群众借阅、唱歌机免费给群众使用……近来,山东省潍坊市昌邑乡村活跃着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放映员每天带着放映机,给老少爷们播放喜闻乐见的电影故事片,同时还有数百本的各类书籍,村民可免费借阅;文化下乡的戏班子因地制宜,或村头或文化广场,就地搭起戏台子,吕剧,茂腔、黄梅戏等各式曲种,轮番送到百姓家门口。
这一文化惠民套餐的运筹者,就是昌邑市华艺电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立春。2008年起,马立春承担起全市690个行政村的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凭借对电影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努力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走出了一条由单一公益电影放映向多功能、多形态、综合性文化惠民服务的新路子,利用公益电影平台,把公益电影“+”文化惠民服务送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家门口、心坎上。
成立25人的电影放映队,一村一年免费放12场电影
9月14日下午不到四点,56岁的放映员赵西伟早早地来到卜庄镇大河南村。停下车,赵西伟搬出放映机、幕布、小凳子,熟练的支起放映机,挂好幕布,把20个小凳子一个一个摆好。
然后他拿起手中的小喇叭,在村里的几条主要道路重复着喊上几遍:今天晚上村里放电影,欢迎大家前来观影。
随后,赵西伟又开始忙活着把书架支起来,提前来这里等待看电影的村民会随便翻翻书,也可以把书借回家,等放映员下次来村里时,再把书还上。
每天每个村都是一样的流程。放了36年电影的赵西伟如今承担着27个村的放映任务,每个村子每个月都会来一趟,一次放两部影片。“现在村里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每到一个村,好多老年人早早就会守候在现场”赵西伟说。
61岁的冯立春曾经是昌邑电影公司的一名职工。随着电影业的转型发展,传统电影公司遭遇市场低谷,冯立春也一度辞职下海,但对电影事业的热爱还是让他在电影业面临困境时回到公司,带领公司走上改制之路。从改建小影院起步,后来电影业进入“城市影院”时代,冯立春自筹资金创办了昌邑市第一家数字影院。
城市有了影院,乡村不能没有电影。夜晚的村头场院,淳朴的乡亲围绕在大银幕前,静静等待电影播放,一幕幕熟悉的乡村放映画面让冯立春对电影下乡无法释怀。2008年起,冯立春组织起了放映队,开始下乡送电影。“自那时候起,我们保持着一村一年免费放映12场电影,如今每年能放映8000多场。”
到现在,冯立春已成立了25人的公益电影放映队,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建立起覆盖整个昌邑乡村的放映网络,曾经熟悉的乡村露天电影又回到了村民的生活中。
流动书架供村民免费借阅,配备卡拉OK机
冯立春发现,除了对电影的热爱之外,农村人对文化的渴望非常强烈。虽然多数村庄都建起了农家书屋,但书籍大都处在沉寂状态,阅览率不高,无法有效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冯立春决定建立自己的流动书架。通过自购、捐助等多个渠道,募集到4000多本书,涵盖儿童绘本、农业科技、农业种植等多个方面。他把这4000多本书分发到25个放映员手里,每个放映员每天进村放映时,带上约200本书,供村民免费借阅。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我们今年4月份起,还配备了卡拉OK机,老百姓在等待观影期间除了看看书,还可以免费唱唱歌。”冯立春说,希望通过更多的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让百姓加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
与戏剧团签约,提供丰富多彩的戏曲节目
除了电影大片和免费的图书借阅,还有送传统戏曲下乡。用舞台车就地搭起的舞台上,演员神情专注的演出,观众看得如醉如痴。
9月20 晚,在奎聚街道石湾店南村,一曲传统吕剧戏《小姑贤》让村里百姓看得很过瘾。
台上演出的是昌邑票友自发组织成立的昊韵艺术团。自去年起就成为华艺电影传媒公司的一家签约演出单位。艺术团团长李超美告诉记者,今年从8月份起剧团便开始了下乡演出,全年将承担40场的演出任务。
冯立春告诉记者,昌邑当地剧团多以吕剧、茂腔戏为主,为了让老百姓能够看到更多的戏曲曲目,自去年起与湖北七仙女黄梅戏剧团签订合作,把湖北黄梅戏引进送戏下乡的内容,今年光黄梅戏就计划演出230场。
冯立春不但为乡亲们筹备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节目,还成为演出戏团的总后勤。他专门购进了流动舞台车,车开到哪里,舞台搭到哪里。“我的目标就是能够让演员拎包演出。”冯立春表示,希望通过解决舞台和交通等问题,让演员能够更加专注于演出,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演出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一书一歌一影一戏等文化惠民形式,多形态、多角度、全方位利用各种文化宣传资源,广泛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冯立春说。(窦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