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隆冬时节,尽管天气在变冷,但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学校的教室里却一直很暖。满族屯学校是一所位于边境上的乡村学校,一直以来,燃煤取暖是这里的主要供暖方式。因为交通不便,往年冬天“拉煤”是学校最头疼的事。“以前,我们要在下雪前把煤拉进来,一旦下雪路不通,拉煤的车根本进不来。”满族屯学校校长阿拉木斯说。

受益于“煤改电”工程的实施,2020年,满族屯学校开始使用电暖气取暖。阿拉木斯说告诉记者,过去烧煤取暖温度不稳定,白天屋里热,夜里温度下降就会变冷。自从用了可调控温度的电暖气,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屋里都很暖和,师生们待得更舒心了。“宿舍里非常暖和,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很舒适!”满族屯学校学生伊日贵说。   在科右前旗,还有很多边境高寒地区学校与满族屯学校一样,享受到了“煤改电”清洁能源取暖带来的实惠,温暖与蓝天和谐共生,陪伴师生度过漫漫寒冬。   此时,距离满族屯学校30多公里外的乌兰毛都小学教室内,暖意融融。2019年,乌兰毛都小学使用空气源取暖,500多名师生远离了刮风满天灰、黑烟熏校园的环境,享受着清洁能源带来的洁净“暖冬”。“以前班级里很冷,上课要穿着厚厚的棉衣,现在教室里暖和了,不用穿厚衣服上课了,我们也更喜欢待在教室里。”乌兰毛都小学学生包英杰说。   乌兰毛都小学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多风寒冷,室外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乌兰毛都小学校长赖高娃告诉记者,“煤改电”以前教室里特别冷,师生们都冻得受不了哪还有心思上课,只盼着快点下课离开教室。除此之外,冬季还要找锅炉工人烧煤,不仅人工花费多还担心煤烟中毒等问题。“煤改电”后,冬天不在难熬,师生们可以在教室里专心上课了。   屋里暖洋洋,窗外天蓝蓝……在大石寨小学里,曾经烧煤取暖的方式被清洁能源取暖所取代,绿色洁净、节能省电、安全智能的电锅炉备受赞誉。“没污染又省钱,真的太好了!电锅炉通过智能监控,供暖系统便会定时自动启动,保障供暖温度稳定。”大石寨小学校长杨宝军夸赞着电取暖的节能环保,电锅炉只在夜间用电低峰烧水蓄热,为学校减少了用电成本。   “以前无论怎么烧煤,一楼教室的温度都比其他楼层低,还要担心煤渣堆积、烟尘排放、水管爆裂等问题,太不方便了。”大坝沟小学校长许秋红说起“煤改电”带来的便利滔滔不绝,“电暖气温度可以根据区域、时间来控制,我们在每个房间都配备了温度感应器,当温度低于设定标准,后台就会自动蓄热。”   近年来,科右前旗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建设,推动多所学校将冬季燃煤取暖逐步改造成节能减排的风电供暖、空气能供暖。到2022年,在科右前旗委、旗政府和河北建投科右前旗新天风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创新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努力下,共有22所学校告别“烟熏火燎”,迎来“清洁取暖”,累计惠及师生1.4万余人。   “煤改电”对环境的改善影响巨大。河北建投科右前旗新天风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经理陈旭表示,相较于传统燃煤取暖,清洁能源具有环保、高效、安全、便捷和节能降耗等先天优势。“国家鼓励清洁能源供暖模式,‘煤改电’以兴安盟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有序高效替代,推动能源体系从高碳向低碳转型。清洁能源供暖让校园环境更洁净了,也有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陈旭说。   科右前旗教育局副局长朱勇说:“‘煤改电’以后,环境污染减少了,教室更暖和了,还节省了开支。按今年市场煤价来说,这22所学校仅燃煤取暖就要花费1800多万元,而使用清洁能源电取暖后,只需要花费800多万元,节省开支1000万元左右。”   “煤改电”,是科右前旗推动兴边富民行动走深走实的民生工程,解决了边境地区学校冬季取暖问题,让孩子们可以在清洁、温暖的环境中专心学习、健康成长。2023年,科右前旗好仁小学、古迹中学、察尔森中学等5所学校也将完成改造工程,实现清洁能源电取暖。

作者:张昕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