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西王村大棚里的草莓、西红柿陆续上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线上销售形势也不错。”11月27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西王村党支部书记赵金朝说。

西王村有7个村民组1067人,耕地面积1950亩。2017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利用金融扶贫政策,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陕州区绿之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发展温室大棚47个,主要种植草莓、西红柿、樱桃、吊网西瓜、甜瓜等果蔬。全村年产蔬菜60万公斤、水果9万公斤,年产值700万元左右。西王村与陕州地坑院景区相邻,随着地坑院旅游的兴起,西王村大棚休闲采摘也随之受到游客青睐。


【资料图】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张娟、杨晓辉等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的纷纷返乡,使西王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畅。

清早,娟子采摘园园主张娟和丈夫迎着朝阳,将自家5个大棚的毡被一一卷起,大棚里西红柿和草莓秧苗葳蕤生长,红色果实挂在枝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

“酸甜果成熟的速度供不上卖,你看秧苗上红的并不多,到园子里采摘的和网上订货的每天都很多。”张娟提着篮子在枝叶间搜寻着红西红柿,准备送货上门。

张娟和丈夫整日在大棚里日出而作,不辞劳苦,每年轮茬种植吊网西瓜、甜瓜、西红柿和草莓,一年下来可以收入近20万元。

杨晓辉、杨晓玲夫妇的润之丰采摘园靠近路边,他们种植了4棚草莓,眼下已经进入采摘季,游客纷至沓来。

走进润之丰采摘园一个大棚,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大棚里种植着香野、章姬、粉玉、黑珍珠4种草莓,有红、白、黑3种颜色,垄上的草莓秧被红色的布条绑起,绑布条的小竹棍上还缠着粗布条。“绑这些布条一是为了让秧苗通风,二是为了防止大家在采摘的时候蹭落草莓;小竹棍上顶端缠的布条是为了防止扎伤孩子们。”杨晓玲从细微之处着手,迎接采摘季的到来。

润之丰采摘园成熟了。王建栋 摄

“早熟草莓品种香野是红色的;白的是粉玉;黑的是黑珍珠,是我们采摘园里的晚熟品种。”介绍起草莓,杨晓玲如数家珍,“由于刚刚开园,香野每斤55元,供不应求。”

据了解,去年杨晓玲种植4棚草莓,收入30万元。“今年4棚草莓长势都挺好的,希望能有个好收成。”杨晓玲说。

近年来,张汴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采摘农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该乡已有10个村307户果农建起果蔬种植大棚145个,推动23个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们深受鼓舞。张汴乡将努力发展好采摘农业,打好特色优势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张汴乡党委书记孙艺平说。

作者:王建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