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过后,在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邢台市、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田间地头,恢复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7月底以来,受台风影响,我国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发生连续强降雨,局地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抓好农业抗灾救灾、生产恢复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日前,记者在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邢台市、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田间地头看到,一些受灾较轻田块,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民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施药,促进作物恢复;在部分灾情严重的地块,有关部门提供改种补种方案,保障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帮助农民改种生育期短、有市场需求的作物,尽最大可能减少农业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资料图】
洪涝灾害过后,恢复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
能种的地块抓紧补种 倒塌的大棚适时重建
8月23日,明晃晃的太阳晒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七里店村的首伯农生态园。除了园区入口处两栋温室大棚整体倒塌外,其他几十栋大棚棚体基本上完好无损。透过大棚开设的风口可以看到,经过多日晾晒,棚内土壤已经干透,有的地块沿着新起的垄铺设了滴灌软管。一栋草莓种植大棚里,工人正在忙碌着。随着小型开沟精整机“突突突”地驶过,种植草莓的垄就起好了。
积水排除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七里店村首伯农生态园在组织工人起垄准备种植草莓。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摄
这里的农业生产正在从20多天前台风“杜苏芮”的影响中缓过来。
7月29日20时至8月1日7时,受“杜苏芮”影响,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260.0毫米,其中西南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平均降雨量有447.6毫米。地处永定河及大石河之间冲积平原地带的房山区窦店镇是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也是在此轮降雨中农业生产受灾范围较大的地区之一。据窦店镇政府统计,全镇有14032亩农田遭受水淹,1879亩设施棚室因雨水冲击浸泡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首伯农生态园共有40个设施大棚,主要种植番茄、豆角、草莓等作物。7月31日、8月1日,园区两度遭受水淹,有两栋大棚发生倒塌。
“雨一直下,我们冒着雨疏通、排水,让园区不要有太多积水,但后来水从几个方向同时涌了进来。”生态园负责人张丽华说。水灾发生时,大棚里种着番茄、豆角等蔬菜。番茄是与一家客户签了订单,7月20日刚刚定植的,苗大概只长了20厘米高。大棚里第一次积水退去后,第二天水位又涨了起来,棚内水深一度达到40多厘米。
“被水一泡,所有的蔬菜和棚内养殖的害虫天敌几乎没有存下来的。”张丽华叹了口气说道。
从七里店村向东大约10公里就是河口村,紧临小清河的翠林花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此建有占地560亩、共315个大棚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因为地势低,7月30日持续暴雨时,这里水深曾达到七八十厘米。
“雨下得太大了,水位几乎是瞬间就上来的,水根本排不出去。”合作社负责人何胜忠一边翻找着当时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水淹了几乎有4天时间,棚里种的苋菜、丝瓜、生菜等蔬菜全被泡了,有32个棚在水中倒塌下来。即使幸存下来的大棚,有些墙体也出现裂纹。
相比之下,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受灾情况更为严重。8月23日,记者走进园区看到,倒塌设施大棚的拆除清理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着。工人们先将塑料膜和可用的砖头收集出来,大型挖掘机再对钢架、棉被、卷帘机等逐一清理。在未倒塌的大棚墙体和塑料膜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洪水留下的水位线,在一栋大棚入口处的缓冲房内,水位线高度甚至接近房顶。
园区总经理李松涛回忆,7月31日上午10时左右,西侧紧邻的周口店河河水漫过河边道路,径直倒灌进园区。“已经顾不上大棚了,我们立即通知人员撤离,但大概只有10分钟的光景,东侧大石河里的水也漫过堤岸涌了进来……”七八天后,洪水才全部退去。洪水不仅将棚内种植的韭菜、芹菜、豆角等蔬菜和棚外种植的100多亩玉米全部摧毁,将园区养殖的鸡和羊等家禽家畜冲走,还直接导致400个大棚中的352个倒塌损毁。
灾情发生后,窦店镇第一时间严格落实上级防汛救灾工作部署,全面开展农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琪说,从7月31日开始,镇政府一边组织进行灾情排查统计,一边抽调人员设备协助排污清淤、环境消杀,并协调保险公司对参保农业经营主体按高标准进行快速理赔,争取尽量降低灾害损失,尽快促进生产恢复。同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着力推动补种抢种。目前共计发放白菜、萝卜、油菜等5个品种种子近1.3万袋,初步预计能补种抢种940多亩,涉及芦村、兴隆庄等10个村庄受灾单位和农户。
张丽华说,8月1日下午,首伯农生态园的地面积水退去,4台水泵开始抽排棚内积水,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积水全部排出去后,园区一边对棚内淤泥进行清理,一边打开上下风口进行晾晒。这两天,他们先种几棚草莓,已经重新订了一批番茄苗,马上就会重新开始补栽。“我们要赶时间补种,尽可能把这段时间的损失补回来。倒塌的两个棚清理后,我们也会尽快重新建起来,把园区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张丽华的语气里透着坚定。
8月2日,翠林花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积水也全部被抽排出去。随后,合作社及时向保险公司报了险。何胜忠说,工作人员很快就来到现场拍照、量尺寸,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保险理赔仅用了3天时间就到账了。“幸亏有风险意识,连续入了几年保险,能让我们这次损失有所降低。”这几天,合作社正抓紧修复受损的大棚,开始补种苋菜、蒿子秆、油麦菜等速生型叶菜,倒塌的大棚也将陆续清理、重新修建。
尽管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设施损毁严重,但记者看到,在保存完好的阳光温室育苗大棚里,新育的白菜苗已经舒展开嫩绿的叶片。
李松涛说,合作社8月8日就制定出新的种植计划:在保留下来的大棚内,先把蔬菜种上去;棚外的玉米地,把残存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后,重新补种大白菜,这样就能在秋冬季把地充分利用起来。“原来我们主要种植韭菜和芹菜,靠规模来对接销售。现在只保留下来不到50个棚,因而新的种植计划中包括了黄瓜、西葫芦、甘蓝等10多种蔬菜,增加了品种,用丰富性来弥补损失。”
对于成片倒塌的大棚,李松涛表示,合作社计划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启动重建工作。重建将按照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进行规划设计,在原有棚室的基础上实现升级换代。
王琪表示,镇里目前正在对农业生产恢复进行跟进支持,后续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力争用最快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推动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
河北省邢台市:
“以菜补秋”及时止损 调整策略争取多收
“杜苏芮”已过去多日,受灾较严重的河北省邢台市等地正从抢险救灾的紧张氛围中稳定下来,紧锣密鼓地推动灾后恢复生产。
8月16日一早,记者走访至邢台市任泽区大屯乡大屯村,菜农苗顺江正弯着腰,在地里查看刚抢种的甘蓝幼苗生长情况。“以前都是把种子撒下去、自行育苗,但洪水过后土壤水分还是高,怕影响种子生长,所以我们直接采购了一批幼苗种下去,收成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苗顺江说。
大屯村位于大陆泽蓄滞洪区,7月29日暴雨来袭,田里积水快速上涨,苗顺江眼看刚收完麦子、即将播种白菜的农田被淹,下半年很有可能无地可种,一时间没了主意。
“积水会破坏土壤营养成分,再种菜很容易出现烂根和病虫害。”苗顺江深知其中利弊,“8月3日雨一停,村‘两委’干部就集中组织大家排水,幸好这些地都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排水设施相对完备,大水没多久就排出去了,剩下的积水用了两天也基本抽净,我们第一时间平整土地,经一周左右的晾晒、施肥后,土壤层基本恢复到之前的肥力。”
两年前,苗顺江通过合作社流转大屯村270亩农田集中经营,按“上半年小麦、下半年蔬菜”的模式轮作种植,采取与农户合作、订单统收的方式,辐射带动村内20多户脱贫户共同种植,户均年增收近6000元。
“这里讲究‘头伏萝卜二伏菜’,在县里农技人员的建议下,我了解到甘蓝更适合潮湿环境,就第一时间抢种下去,预计下半年亩产能到4000斤左右,20多位脱贫户下半年的收入也算是稳住了。”苗顺江心里踏实了一点。
最近,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调研帮扶组工作人员来到包括邢台任泽区在内的受灾地区,重点探访过水地块和农业企业,掌握实际损失状况和恢复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任泽区农业农村局派出几十位农技人员,在全区范围内加大对苗顺江这样种植户的帮扶力度,优先选取一些具备排水条件的地块及时排干积水,目前已补种抢种叶菜等短生育期作物4.1万亩。
位于丘陵地带的邢台市临城县西竖镇,近两年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2022年,西竖镇种植辣椒400余亩,助农增收500万元,2023年辣椒的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据粗略估算,此次“7·28”强降雨过程中有100余亩辣椒地被水淹,经过及时排涝、清沟,目前绝大多数辣椒已恢复正常生长,顺利进入采摘期。
突如其来的暴雨洪水灾害让西竖镇一些种植户“改变了经营策略”。西竖镇屯院村辣椒种植大户米丽霞告诉记者,自己的270亩辣椒往年一直按鲜食辣椒销售,价格在2.5元/斤浮动。今年受灾了,其中200亩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排水渠重新优化了布局,拓宽加固了一遍,排水没问题。剩下还没改造的70亩积水较为严重,雨后村“两委”干部组织临时挖了几条排水沟,两三天才把水排完,但还是出现了辣椒叶面打蔫、根部溃烂的情况,“辣椒在水里泡24小时,基本就不行了”,米丽霞很心疼。
据了解,米丽霞种的辣椒往年能达到亩产4000斤,她和山东、湖南等地的辣椒深加工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合作,“种出来的肯定是不愁卖”。但种辣椒以来“从来没遭过这么大的水灾”,面对灾情,她急得不行。
临城县农技人员到米丽霞的地里看了几次,给出的建议是今年干脆就不按鲜辣椒卖了,积水严重的地块辣椒彻底不要了,尽快种一些草莓、白菜和萝卜等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剩下的辣椒按初级加工品销售。“县农业农村局给我们调配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多功能辣椒剁椒机,将辣椒采摘、清理后,进行分选、剁段,再用盐腌制一下,按初加工产品进行销售,品质没有任何影响,每斤有0.2元的加工利润,这样今年的收入就基本保住了。”米丽霞说。
有了新的经营策略后,米丽霞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她从专家那里得知,强降水过后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排水后要补施速效肥料;而晴天以后又会出现高温高湿,容易诱发病虫害,应及时进行防治。
“水退之后要用锄头把土壤浅浅地翻一遍,然后进行中耕。大水过后耕地营养较容易流失,要尽快追施尿素等速效肥。”米丽霞说,他们采用无人机进行了喷施农药作业,比传统人工喷洒节约40%至50%的农药,可以提高喷洒效率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省时省工省力。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已组织农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深入一线开展救灾减灾技术服务指导,指导群众喷施杀虫剂、追施氮肥等技术措施,帮助群众尽量减少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复产中农药、化肥等农资供应,8月12—19日,河北省农药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部分农药生产企业行动起来,先后向邢台市任泽区、南和区、宁晋县,石家庄市平山县、井陉县,保定涿州市,邯郸武安市,衡水市饶阳县捐助总值90余万元的农药、消毒剂等物资,用于灾区生产生活恢复重建。
河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少伟介绍,今年以来,受国际原药市场价格波动等大环境因素影响,河北省主要原药企业日子并不好过。但灾情发生以后,大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恢复生活生产需要大量的农药物资。此次集中捐赠的物资主要是用于农业恢复生产的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等。
河北兴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150件消毒液、阿维菌素、苯醚甲环唑送到邢台市南和区郝桥镇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时,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卢瑞静表示:“这批物资太及时了,尤其是消毒液每隔几个小时就需要大面积喷洒,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药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15家农药生产企业向7市13个县(市、区)捐赠了价值140余万元农药物资,为帮助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将起到积极作用。
黑龙江省五常市:
把损失降到最低 五常大米能吃上
8月18日,黑龙江省五常市烈日当空,大朵的白云在天边舒展,仿佛在弥补因连日暴雨而缺失的时间。
五常市北部的二级支流牤牛河慢慢从汹涌的洪水中恢复过来,由东向西静静流淌。然而,在河流沿岸卫国乡长安村的部分受灾严重的农田里,却清晰地呈现出暴雨、洪水肆虐过的痕迹:在一些地势低洼、内涝严重的地块,水稻仍然浸泡在水中,这些昔日直立的水稻如同水草般在浑浊的积水中飘摇,甚至因为浸泡时间过久,难掩腥臭;有些地块田间的积水已经排尽,但水稻叶片干枯,根部发生腐烂,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记者见到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树军时,他刚刚从自家农田出来,因为水稻受灾程度严重,此刻面带疲惫。李树军今年种植了150多亩水稻,因为稻田位置地势偏低,现在仍有120多亩地田间有积水,自家的农机和插秧机都还在水里泡着。
由于气候原因,五常一年只种一季水稻。从3月开始育苗,5月初插秧,等到所有生产投入环节基本完成,静待水稻收获时,却遭遇了五常百年难遇的暴雨。
在李树军看来,这些无法挽回损失的地块,现阶段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办法。“等地干透,再进行重建生产。”李树军估算,刨去自家的人工成本,在水稻种植前期,每亩大约投入了1500元左右。而暴雨过后,需要修复稻田中被冲坏的沟、埂,重建4个破损的大棚,检修被水浸泡过的农机……要想在来年初夏恢复正常生产,“可能还得投入7万元左右。”李树军无奈地摇头。
值得庆幸的是,李树军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寿财险)签订了政策性保险,受灾严重、绝产的地块一亩地能够赔付376元。在记者采访期间,卫国乡绝大部分的农户都已经收到了理赔款项,缓解了重建生产投资的燃眉之急。
五常市国寿财险营销服务部农险专员黄帅介绍:“五常的水稻现在基本处于扬花期、抽穗期,我们统一按照抽穗期的理赔标准进行赔付,对于减产80%及以上的地块,向受灾农户赔付保额的80%。”这些天,国寿财险营销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大都忙着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来查勘定损。据介绍,五常市受灾严重的农户基本已经完成赔付,另外因为暴雨而减产的农户,需要等到水稻收获时,按照产量损失程度再确定理赔金额。
从暴雨停下的第二天,卫国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就没停下来过:协调钩机给低洼积水的地块排水;带人维修村里冲毁的道路、桥涵、河堤以及村民受损的房屋;全面摸查村民的受灾情况,进行相关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为此,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还专门派遣了各市级单位120人赴五常驰援救灾,2人一组,连同五常市政府的相关干部、乡镇的班子成员,分别对五常市受灾严重的60个村屯实施救灾工作。
当记者见到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兽医处副处长张天聪时,他穿着一身救援迷彩服,已经在常堡乡政府的临时宿舍驻扎了有一周之久。作为驰援干部之一,他负责常堡村的救灾与重建工作。
张天聪说,8月10日,雨还在下,他们就收到了上级部门的紧急通知。“下午3点钟集合,5点钟就上车了,生活用品都是临时现买的。”张天聪介绍,常堡村以及临近的明星村因暴雨和洪水导致房屋过水的农户有100多户,倒塌房屋有26户,还有一些未完成鉴定的危房。“我们第一时间转移受灾群众,并把社会捐助的米面粮油、被褥等生活用品发放下去,和村民们共渡难关。”
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张天聪等人协助常堡村村干部基本摸清了村民房屋、农田的受灾底数,并将哈尔滨市委组织部拨付的救灾专项资金,一个村5万元,按照之前摸排的受灾程度等级,优先向房屋过水受灾群众倾斜,发放救灾物资、租房救助和生活救助。同时,驰援干部积极对村民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发放消毒药品,“村民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下一步我们会重点进行相关政策的解读,以保证受灾村民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张天聪说。
穿过卫国乡,顺着牤牛河沿岸向下游走,常堡乡稻田内的情况稍有好转。路侧远处,部分农田水稻秸秆直立,泛青褐色。顺着记者的目光,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甄善继解释道:“这片水稻你别看它叶片发黑,但不一定就完全绝产了,还是需要看稻穗最终灌浆情况,才能判定它最终产量是多是少。”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受灾情况,保障下一步粮食生产,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就在原有11个包地市指导组的基础上,统筹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站、省植保植检站等单位专家力量,组建了9个受灾重点县市区指导组和5个病虫害防控专家指导组,下沉救灾一线,结合农作物受灾程度科学指导农民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黑龙江省农科院指示,我们牵头成立了12个科技包联小组,来对口帮扶12个受灾县区。”甄善继说。
在见到记者之前,五常市科技包联小组的水稻、玉米和大豆植保专家一行已经在田里转了好几天,细致查看了田里水稻、玉米的生长、受损情况,并给予了受灾农户充分细致的技术指导。
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迟力勇是五常市科技救灾小组的水稻专家。他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天田间的走访查看,我们发现一些受淹水稻仍有抢救价值,比如一些水稻已经完成授粉,虽然穗上挂泥,但后期还能灌浆,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用高压喷雾机或农用无人机清水喷施,洗去叶面污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同时,暴雨过后淹水时间过长的田块,病虫害发生概率很大,应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来防治稻穗瘟病、纹枯病等病害,之后还需要加喷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促进水稻早熟,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据了解,五常市今年受灾的地块主要集中在拉林河、牤牛河流域沿岸地,其他地区水稻受暴雨影响较小。在民意乡中发村寇家围子屯村民陈斌的221亩稻田里,一米多高的“稻花香”长势旺盛,微风吹过,翻起层层绿色的稻浪。
黑龙江省五常市民意乡的水稻长势良好。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祁倩倩 摄
陈斌预计他种的水稻有可能实现“灾年丰收”。在水稻种植前,陈斌就已经和五常市金禾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订单协议,保底收购价2元一斤,“今年的水稻价格肯定能高,预计市场价能到3元。”能够在暴雨中保住产量,并赶上好价,陈斌深感幸运。暴雨过后,陈斌又自行喷施了一遍叶面肥,以便提升单产水平,进一步实现丰收。
“五常大米被淹了”的新闻出现后,有人担心,今年还能吃得上五常大米吗?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单季水稻第一县”,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有250万亩,约占黑龙江全省水稻面积的1/10。放眼全国,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5808万亩,占全国的12.9%。此次因强降雨和洪水,五常市受灾面积大约在100万亩,约占五常整个耕地面积的1/4,而受灾的水稻,减产程度大约在40%-50%左右。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常水稻产量达130万吨,同年全国稻谷产量为20849万吨,五常的占比仅为0.6%。因此,此次五常受灾对全国稻米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无需担心粮食安全问题,五常大米也肯定可以吃得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韩啸 岳海兴 见习记者 祁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