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各位好!精确制导系列微课来了。上节课,我讲了英阿马岛战争“飞鱼”导弹击沉“谢菲尔德”号巨舰的战例。这节课,我将通过介绍制导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重点剖析寻的制导方式,来逐步揭开“发射后不管”背后的奥秘。首先我简要说说“发射后不管”的定义。

“发射后不管”(“Fire andForget”)是指导弹有自主引导能力,不需要外界的支持,便会自动跟踪、打击目标,不用发射后再去控制。打个比方,也就是它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这是导弹武器先进性的一个标志。

导弹在打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制导系统来导引。制导系统是以导弹为控制对象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来看制导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框图。

制导系统的组成包括导引系统与姿态控制系统,制导系统的功能是用于探测或测定武器相对于目标的飞行参数,计算弹体的实际位置与预定位置的飞行偏差,形成导引指令,并操纵弹体改变飞行方向,准确地飞向目标。

而制导系统的工作方法与形式,就是制导方式。不同的制导系统,采用的制导方式也不相同。常用的制导方式主要包括:遥控制导、寻的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制导和复合制导。这里重点讲寻的制导,寻的制导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确制导技术。

“寻的”一词中“的”本义为“靶子”,也就是导弹攻击的目标,因此,“寻的”的含义就是寻找、追踪待攻击的目标。在英阿马岛战争案例中,“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就是“飞鱼”导弹要寻找的“的”(目标)。

寻的制导系统是由弹上的制导系统自己产生制导指令,因此,又叫“自导引”“自寻的”,也就是导弹自己寻找目标,并瞄准目标飞行。

寻的制导系统的弹上设备由导引头、自动驾驶仪与弹体组成。如图所示,在寻的制导阶段,导引头发现并跟踪目标,提取目标相对于导弹的位置与运动信息,弹上计算机利用目标信息,形成控制信号,控制自动驾驶仪,改变导弹飞行姿态。飞行过程中,导引头实时更新目标信息,弹上计算机不断产生新的控制信号,控制导弹飞行,直至接近并摧毁目标。

前面讲的战例,发生的时间比较早。这里有一个较新的战例。格林尼治时间2019年6月19日晚上11点35分左右,美军一架RQ-4A“全球鹰”无人机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空域作业时,被伊朗地对空导弹击落,寻的制导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啦,经过层层剥笋式的讲解,相信大家对导弹武器的制导方式和工作原理有所了解,下节课,我仍以“飞鱼”导弹为例,重点讲主动寻的,揭秘主动寻的制导是如何参与“发射后不管”的。(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