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动物来说,大自然并不是很友好的地方,因为它们要面对各种各种未知的危险,其中最致命的莫过于以它们为目标的捕食者。

因此,许多小动物会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源(如气味、声音等)来作为预警信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当多个物种都属于同一捕食者的捕食对象时,其中某一个物种会收集其他物种所提供的环境信息来加强自身的警惕。

比如,松鼠往往与许多鸟类有着重叠的生活环境,尽管松鼠并不能与鸟类交流,它们之间也没有非常紧密的生态联系。

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敌人——红尾鵟(kuáng)(Buteo jamaicensis),这是一种凶猛的禽类,它会捕食鸟类、爬行类和各种小型哺乳动物,当然也包括小松鼠。

松鼠一般会在树上或森林的地面上觅食,在它们觅食和吃东西的时候,经常时不时地抬头扫描一下周围的环境,这是它们警觉的天性。

如果松鼠发现有危险即将来临时,它们会马上停止正在做的事情,然后静止不动或立马逃跑。

但这种高频的警觉行为,不光会消耗松鼠的体力,也让它们不能安稳地干其他事,比如吃顿好的或者找个女朋友。

因此,为了更好的躲避捕食者,松鼠还会借助它的鸟类邻居,之前已有研究表明,松鼠会收听鸟类的警报叫声来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

而最新一项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发现,松鼠不光会收听鸟类的警报声,它们甚至还会偷听鸟类的“日常闲聊”,并通过鸟叫声中包含的信息作为安全提示。

虽然目前不清楚它们到底是如何听懂鸟语的,但是研究的观察结果证明松鼠确实做到了。

来自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的教授基斯·塔文(Keith Tarvin)和他的同事们,带着他们录制好的几段录音前往欧柏林公园,由于这个地区的松鼠对人类存在都比较熟悉,所以不会过度打扰它们。

在确定周围没有明显的威胁后,研究人员播放了一段简短的红尾鵟叫声,结果显而易见,松鼠们立马进入到警备状态,有的在原地保持静止,更胆小的则已经溜之大吉了,而在叫声播放完毕后,松鼠们依然保持着高度警觉,也更加频繁地抬起头来观察周围环境。

待到松鼠趋于平静后,研究人员给松鼠们播放了另外两段录音,一段是3分钟的鸟类“日常聊天”声音,一段是无鸟叫声的自然环境声。其中环境声作为对照组,而记录了鸟叫声的为实验组。

实验组中的鸟叫声包含美国知更鸟、山雀等同样惧怕红尾鵟的鸟类,如果发现红尾鵟或其他捕食者靠近,它们会发出警戒声;但是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们的叫声类似于“日常聊天”风格。

研究人员一共观察了54只松鼠听到录音后的反应,其中有28只松鼠听到的是鸟类聊天的录音,另外26只松鼠听到的为自然环境声。

根据观察结果,他们发现,不管是听到哪一种录音,松鼠们都变现出了类似的警惕行为(当松鼠出现突然绷直身体使其变得扁平化并伸直脑袋或开始奔跑等动作时判定为警惕行为,而舔舐皮毛或挠痒痒等动作则视为非警备状态)。

但是相较于听到自然环境声的松鼠们,听到了鸟类聊天声的松鼠抬头频率更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抬头的警戒行为更是大幅度下降,甚至在比较长的一段鸟叫声场景中,松鼠都没有抬起头,这说明它们正以鸟类的聊天声作为一种安全信号。

通过“偷听”鸟类聊天这种方式来判断周围危险状况,对于松鼠来说,这可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因为有了这些鸟儿通风报信,松鼠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觅食或求偶等行为上,而不是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突然去世。

另外,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也表示,他们的这次观察实验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比如,这些录音中都记录了鸟类飞行拍打翅膀和击打树叶的声音,所以,他们也还不知道,松鼠是否只对鸟类聊天的声音有反应,还是对录音中的其他杂音都有反应。

最后,研究团队还在论文结尾提到了人为噪音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为噪音的增加,松鼠们可能会越来越难听到鸟类的聊天声,这样一来,松鼠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警备周围环境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