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小冰是一名高三学生,近4个月来饱受睡眠障碍的折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天天数羊想让自己赶快入睡,但越想入睡却越睡不着,白天身体很疲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考试由班里的前5名变为倒数10名。父母得知情况后带小冰前去医院就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及给予相应检查后,诊断为慢性失眠症。小冰接受8次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后睡眠明显好转,未再失眠。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失眠?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该如何应对与预防?
【资料图】
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指个体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可使记忆力、注意力、应变能力等降低,还会导致抑郁症、焦虑障碍的发生,并增加患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高达38.2%,且每年呈明显递增趋势。女性比男性多见,患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但日趋年轻化。
根据病程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
失眠有哪些表现?
01****入睡困难
想睡觉时躺在床上超过30min依然无法入睡
02****睡眠维持困难
睡觉不踏实容易惊醒,觉醒次数≥2次/晚;和(或)夜晚睡觉醒来时长≥30min
03****早醒
比平常提前30min以上醒来
04****睡眠质量下降
虽然能够入睡,但感到睡眠不能解乏,醒后仍有疲劳感
05****总睡眠时间不足
通常<6.5h
06****日间功能障碍
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怒、躯体不适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下降。
失眠是如何引起的?
01环境因素
失眠最常见的原因,如噪音、光线、温度等。噪声使人易醒、减少深睡眠,醒后疲倦;;人为光线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推迟睡眠时间。
02****社会-心理因素
占失眠的80%。学习、工作压力大,过分关注自己的入睡困难,以致思虑过度、兴奋不安或焦虑烦恼影响睡眠。
03疾病与症状
如焦虑症、尿频、疼痛等,焦虑易紧张,妨碍入睡,尿频使人频繁起床影响睡眠持续性,疼痛让人难以舒适造成入睡困难。
04食物因素
如摄入咖啡因、酒精、低糖或高脂肪食物等,会使深睡眠减少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变长。
05年龄因素
睡眠时间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老年人的主控睡眠松果体素分泌减少,睡眠调节能力减弱,入睡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减少,由此老人的失眠发生率高。
失眠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周末把缺失的觉补回来
周末补觉打破了原来的睡眠节律,往往弊大于利,也起不到修养身心的作用。如果实在精神不济,可以午睡,但时间不宜超过20min,因为频繁午睡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怕早晨起不来,多定几个闹钟
这样做会使人反复惊醒又睡下,容易陷入“睡眠—觉醒”循环,难以完全清醒,可能导致慢性疲劳。
过分强调早睡早起
睡眠时长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尤其是15~24岁的青少年,随着年龄成长,睡觉时间会延后,如果过分强调早睡早起,反而会出现入睡困难。
依赖褪黑素助眠
褪黑素只是一种保健品,长期服用可能会使血清肝酶水平升高,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出现头痛、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
如何判断是否失眠?
大家只需要记住3个30min。
1.入睡困难:入睡超过30min;
2.睡眠维持困难:醒后再入睡超过30min;
3.早醒:比平常提前醒来超过30min;
如果有以上表现,加上1周出现超过3天,且社会功能受损,第二天身体不适则是失眠;若失眠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出现频率≥3次/周,则称为慢性失眠症。
失眠需要做哪些检查?
01睡眠日记
记录每天在床时间、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早上醒来时间、起床时间、服药等,是主观睡眠评估的“金标准”。
0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PSQ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睡眠检测主观评估量表。
03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
ISI是量化失眠严重程度的有效的且信度高的自评量表。
04多导睡眠监测(PSG)
主要用于诊断和疗效评估,是睡眠客观评估的黄金标准。
应对失眠有何科学方法?
CBT-I是指针对失眠的病因,重塑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负性情绪,减弱“唤醒”状态,最终建立条件化、程序化的睡眠行为,是迄今为止国际睡眠领域唯一推荐的失眠治疗方法。目的是通过进行健康睡眠卫生习惯教育和合理睡眠观念的建立,改变非适应性的睡眠方式,减少自主唤醒和认知唤醒,从根本上改正关于睡眠的不良信念和态度,促进良好睡眠。CBT-I共分为五部分:睡眠卫生教育、认知疗法、刺激控制、睡眠限制和放松训练。该方法疗效持久,操作性强、安全高效、没有不良反应,且适用于各年龄段与各种类型的失眠。
01睡眠卫生教育
规律饮食,限制饮水和咖啡因类产品
饥饿可能会影响睡眠。睡前进食少量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类)能帮助入睡,但避免过于油腻或难消化的食物。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或饮料,避免夜间尿频而起床上厕所。咖啡因类饮料和食物(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会引起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及浅睡眠。
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睡眠,有助于睡得更快,增加深度睡眠,减少夜间醒来次数。如快走、慢跑、骑单车等,持续时间≥20min/次,≥3次/周,但避免在睡前3h进行。
避免在睡前饮酒、抽烟(包括电子烟)
饮酒能帮助紧张、焦虑的人更容易入睡,但之后会引起夜间觉醒,造成第二天更加疲惫。因为酒精是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最强力物质之一,不仅会改变睡眠结构,而且会降低深度睡眠质量,倘若长期喝酒,还会产生物质依赖倾向。尼古丁是一种神经系统兴奋剂,易引起入睡困难、浅睡眠。当有睡眠障碍时,尽量不要于夜间抽烟。
改善卧室环境,减少刺激
安静、舒适、适宜的光线及温度环境能帮助减少夜间觉醒的可能性。不把人吵醒的噪声也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铺上地毯、拉上窗帘及关上门可能会有所帮助。睡前不要长时间使用发光屏幕(如电脑、手机等),因为发光屏幕会发出蓝光,抑制褪黑素(让人产生困意、感到困倦的促睡眠天然激素)的释放,扰乱睡眠昼夜节律。
不要勉强入睡
睡眠也是讲究“缘分”的,要把睡觉当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越是强求越是睡不着。此外,睡前不要做易引起兴奋的活动。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起床睡觉的时间尽量固定。不管晚上睡了多久,第二天都要按时起床。早晨同一时间起床会带来同一时刻就寝,能帮助建立“生物钟”。
02****认知疗法
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
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关注并试图努力入睡(强行要求自己入睡);
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不要持有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采取白天多睡的补偿心理。
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不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
03刺激控制
只有当感到困倦或规定的睡眠时间才上床。
不要在床上或卧室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看书等。
如果卧床后感觉到大约20min(无需看表)内无法入睡时,离开卧室,做一些舒缓放松的活动,待有睡意时再上床,如果始终没有睡意可重复该步骤。
无论前一天晚上睡眠时间多长,早上仍按照固定时间起床,周末、节假日亦是如此。
避免白天小睡、打盹。
04睡眠限制
将在床时间限制至平均总睡眠时间(根据每周的睡眠日记获得),但不能少于4.5h;
若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100%)为 85%~90%且维持至少1周,保持目前的在床时间不变。
若睡眠效率>90%时,可增加15~20min的卧床时间。
若睡眠效率<85%,则减少15~20min的卧床时间,白天不能午睡或小睡,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利于晚上易入睡。
05****放松训练
①睡前1小时可在昏暗的灯光下听舒缓音乐、做腹式呼吸、低频伸展运动等活动使自己压力中放松下来,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②借助影像、网络等方式学会放松训练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等,有助于促进全身肌肉和心理放松,减少夜间觉醒和促进睡眠。
作者:颜雪花,主管护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项目“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康复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