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解码二十四节气”
原标题:
寒露:露凝而霜,菊有黄华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唐代诗人戴察的《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描绘了深秋月夜寒露凝结之景。寒露,于每年10月7-9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之后气温持续下降,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所以称为寒露。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之说,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在草木日渐萧索之时,菊花却开得分外热闹。“菊有黄华”是寒露三候之一。秋风飒飒,鸿雁南飞,此时菊花凌霜而来,从容绽放,做了一季的韶华之主。菊花,又叫黄花、九花,素有“花中隐士”“花中君子”之称,深得文人墨客喜爱。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赞菊之高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菊为伴,安贫乐道;杜甫用“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描写其不与群芳争艳的傲然。寒露时节,民间多有菊展,观者众多,呈一派欢乐景象。宋代菊花品种培育繁多。南宋范成大《范村菊谱》记述了30多种菊花品种,黄色就有胜金黄、麝香黄、太真黄等16种。明清以来,观菊成为市民的一大休闲娱乐活动。清代《清嘉录》记载,每年菊花初绽时,江苏苏州虎丘一带的花农挑着担子进城叫卖。市民购花后,插于瓶洗中以供观赏,有的还以柔软的铁丝缠绕花梗,将花枝拗成各种形状。更有人于“广庭大厦”之中,将千百盆菊花堆叠成山,形色绚烂、姿态万千,称为“菊花山”。
菊花有“延寿客”之称,可观也可食,不少地方有酿制菊花酒、套菊花枕的习俗。江苏无锡一带以菊花、糯米、枸杞与酒曲同酿,味清凉而甘甜,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的功效。菊花香气浓郁,套枕置于头下,可提神醒脑、舒缓精神。
对喜爱垂钓的人来说,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是钓鱼的好时节。此时天气凉爽,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过冬,正可供垂钓客大展身手。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寒露之后,气温下降得快,阳光无力晒透深水区,向阳的浅水区较为温暖,浮游生物比较丰富,鱼儿们喜欢聚集在这样的水域觅食。老钓客往往选择向阳的岸边,临水垂钓,称为“钓秋边”。
寒露时节,自然界阳气进一步收敛,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各类芝麻制品颇受欢迎,如寒露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芝麻味甘性平,细细品嚼,麻香四溢。此外,蜂蜜、银耳、百合、山药、核桃等也是滋补佳品。
此时不能遗漏的一样美食还有螃蟹。俗语说“西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中秋蟹嫩,寒露后菊黄蟹肥,江南各地多有持螯赏菊之风。北宋《清异录》记载“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含黄伯”指的就是金秋螃蟹。蟹的种类很多,有湖蟹、江蟹、河蟹、海蟹等,古人以湖蟹为上品,当代亦如此,尤以阳澄湖大闸蟹名气最大。螃蟹性寒,要有黄酒相伴,苏州人讲究“落山黄”,酒温而不烫口,浙江一带则以绍兴黄酒为佳。醋是螃蟹宴上不可缺少的调料,此外还会加入姜丝、蒜蓉等,以去腥、驱寒。绍兴一带则用酱油做调料,别具风味。(袁瑾)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