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在孔子故里举行 专家共探新时代古籍保护

中新网山东曲阜8月22日电 (记者 赵晓)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各地再现晒书习俗。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22日在孔子博物馆开幕,围绕新时代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文博专家聚首孔子故里,共探古籍保护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的新方法、新路径。

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在孔子博物馆举行。赵晓 摄


【资料图】

“孔子博物馆现收藏古籍6400余部、4万余册,其中一级文物5部、二级文物52部、三级文物49部。”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在会上致辞说,近年来,该馆充分发挥馆藏古籍资源优势,逐步构建起以保护为基础、以转化利用为目标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积极开展馆藏古籍善本本体保护修复及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通过技术手段让古籍善本重现光彩。

杨金泉说,为深入挖掘古籍背后的文物文化内涵,孔子博物馆策划了20余个反映古籍保护研究成果的特别展览,同时推进古籍文献整理与出版,《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明代卷》《圣门礼乐志》《孔子圣迹图汇编》等书籍相继问世,让束之高阁、秘不示人的古籍资源走进大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牟丰京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该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古籍的实践。据他介绍,该馆开展了“馆藏古籍图书数字化项目”,针对地理方志类、金石研究类、书画艺术类古籍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民国文献等进行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馆藏古籍数字资源系统,有效提升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查询和利用效果。“我们还通过建设重点科研基地,研发古籍防虫害、防霉变等原创技术,推动古籍的科技性保护。”

当天,《孔子圣迹图汇编》新书发布,该书因事绘图,缘图配文,图文并茂,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孔府档案》(第一批)本体保护修复项目启动。与会专家评价称,《孔府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内容最为广博的家族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该项目的启动,将让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珍贵物质载体得以延续,为儒家文化的研究注入新活力。

《孔府档案》(第一批)本体保护修复项目启动。赵晓 摄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表示,孔子博物馆举行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启动《孔府档案》(第一批)本体保护修复项目,邀请业内专家共同研讨新时代古籍保护与利用,这既是对古籍保护意识的承袭与发扬,同时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创新。“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孔府档案》的保护修复,深入挖掘中华古籍的深厚内涵,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孔子博物馆举办线装书体验等社教活动。孔子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在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举办期间,孔子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六礼锦书——孔府旧藏婚书喜启展”“诗书继世——孔府刻书展”等多个展览,举办“穿针乞巧”、线装书体验等社教活动,让民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