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江苏:非遗为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

中国文化报记者 张 婧


(资料图片)

近年来,江苏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把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植入景区旅游全要素,让游客全程感受、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经过两年试点,目前,江苏省已认定省级示范项目20家,打造了“古典园林空间的跨媒体非遗展示”项目苏州拙政园、引入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苏州沧浪亭景区等,这些景区已成为许多游客专程前往的打卡地。

“我们坚持从江苏实际出发,以非遗促进景区品质提升、以旅游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加强顶层设计、实践路径的探索研究,推动非遗和景区真融合、深融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给“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提供优质平台,江苏省创设了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了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旅游融合载体。目前,全省已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3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这些基地成为人们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的重要场所和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江苏省级非遗创意基地共为景区设计非遗文创产品2500余件,实现营业收入8120余万元,培训非遗创意人才超1400人次。在2022年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打造了“炫非遗”数字体验场景,展示了非遗之家元宇宙体验、数字非遗混合现实体验、运河非遗数字长廊等,用数字化、潮流化方式讲好非遗故事。

在南京,熙南里“传承有道乐享非遗”展演活动有声有色;在扬州,非遗元素已有机融入瘦西湖沉浸式夜游项目;在镇江,非遗项目已将西津渡1800米的游览线路完整串联;在苏州,景区线上线下同步共享的“非一般的甄选铺”琳琅满目……在江苏的景区,越来越多的人与非遗“不期而遇”,成为“水韵江苏”的一道独特风景。

作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拙政园通过非遗公益体验,将昆曲、古琴、苏绣、缂丝、苏式糕点等一系列随物赋形的非遗带入古典园林,重点打造《拙政问雅》夜游体验,让苏式雅趣在光影交错中带给游客无限想象。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苏州市园林博物馆)主任、馆长薛志坚认为:“活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非遗不仅为景区增添了文化魅力,也让非遗项目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参观者在旅游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参与到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之中。非遗与旅游的双向赋能,使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老技艺,拙政园在打造‘园林+’过程中对非遗文化的深度利用,为园林事业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供给空间和增量空间。”

2018年,苏州市姑苏区政府与苏州市园林局共同策划了昆曲浸入式园林版《浮生六记》戏剧,将沧浪亭与昆曲完美融合,将演员的表演渗透到演出场景之中,游客沉浸其中,可以一边聆听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

“这种实景浸入式体验和在剧场里静坐观看演出完全不同,使观众的代入感、参与感倍增。”苏州市沧浪亭管理处副主任纪亦平表示。

江苏省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创造性推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理念与一系列优质活动,实现了非遗与旅游融合互促、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不仅让非遗走进了现代生活,得到了有效传播,而且让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