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翁丹妮 摄影 金静馨

发布人: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应美丹

发布成果:儿童肿瘤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医疗记录片《人间世》有一集叫《烟花》,镜头对准了一群百万分之三几率的孩子,这群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孩子们患上了同一种疾病——骨肉瘤。纪录片展现了父母、医生和孩子共同与死神奋斗的情景,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儿童肿瘤的残酷。

很多人不会将“肿瘤”和“儿童”联系起来。但其实,全球每年约有26.3万名儿童确诊肿瘤,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儿童除意外死亡外第二大致死原因。

而另一方面,相较于成人肿瘤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儿童肿瘤药依然极度缺乏,甚至可以用“缺医少药”来概括目前儿童肿瘤治疗的现状。所幸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力量开始加入研究儿童肿瘤的队伍,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美丹就是其中一员。

今天上午,开年首场“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就来到了浙江大学智能药物研究院,应美丹教授在活动现场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团队关于儿童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儿童肿瘤不是成人肿瘤的“缩小版”

在她看来,科学研究没有“失败”

儿童肿瘤跟成人肿瘤一样吗?

既然成人肿瘤药物研究得比较多,那么儿童肿瘤患者可以用成人的药吗?

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应美丹教授告诉我们,儿童肿瘤不是成人肿瘤的“缩小版”,其发病机制、肿瘤类型等,都与成人的不一样。

不同于成人肿瘤多数是由于机体在环境刺激下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突变不断累积而发生的,儿童肿瘤多数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没有那么多基因突变,像肝母细胞瘤甚至会在一两个月的小婴儿中发现。

很多家长由于认知不到位,没有及时让孩子得到合适的治疗,甚至放弃了治疗。其实儿童肿瘤的整体生存率远远高于成人肿瘤,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0%左右,而像早期肝母细胞瘤,更是可以达到90%。这是由于儿童的身体还处于生长期,其自身具有骨髓再生能力强、新陈代谢旺盛的特点,儿童对化疗、放疗敏感程度要高于成人,预后也明显好于成人。

然而,目前儿童恶性肿瘤临床药物治疗仍停留在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严重滞后于成人肿瘤,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儿童肿瘤发生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的严重缺乏。

应美丹教授团队就致力于儿童肿瘤药物靶标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探索调控肿瘤细胞分化的关键蛋白及其机制,并基于此发现儿童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其研究成果被相关领域国际期刊正面他引上千次,法国科学院院士称“这种方案可能是部分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化治疗非常有希望的新策略”。

科学的研究总是伴随着无数的失败,但在应美丹教授看来,他们的研究没有“失败”,“我们会叫它为阴性结果”,“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个过程中阳性结果固然重要,但阴性结果也非常重要。就好比我们做药物研究,知道这个药对什么人有用很重要,那对什么人不能用也同样重要。”平时跟自己的学生交流,应美丹教授也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阴性结果拿出来,因为很多时候新的靶标正是通过阴性结果来明确的,“只有大量的‘不可以’绘制出来之后,我们接下来要走的方向才会越来越明晰。”

核酸检测、抗原提纯…这些操作背后的实验原理

在这个国际顶尖实验室都可以看到

除了科研人员的坚持不懈,好的科研成果也需要硬件支持。升级版的“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也会走进省内一线实验室,让大家近距离感受科研成果是如何诞生的。

“我们的实验室设备都是国际顶尖水平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跟我们介绍。跟着镜头,井然有序的实验仪器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可以检测特定的碱基序列,比如我们熟知的核酸检测;蛋白纯化室,顾名思义,像我们现在用到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里面的抗体就可以在这里纯化得到;自动移液工作站,用机械臂替代了人力,这样加样就会又快又准;而在细胞房,可以看到生物安全柜和细胞培养箱,这里会根据实验所需,培养肿瘤细胞、原代细胞、昆虫细胞等等。

ABOUT.科技成果科普发布

成果更聚焦、范围更广泛、传播更快速、解读更贴地气。“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每期都会请到深耕一线的科学家来讲述背后的故事,每位科学家都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科学人生与自然社会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这样“科技资源科普化”系列活动,让科学流行,让科学精彩;让公众参与科学,也让科学拥抱公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