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学家有哪些
袁隆平钱三强詹天佑张衡祖冲之蔡伦徐家汇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少年科学家有什么特点
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科学家们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许多家长都规划让孩子成为科学家,孩子免不了要上课和做题。他们的成绩优异,却依旧离科学家差得很远。
反观现实,莫扎特4岁谱曲;柯洁17岁成为世界围棋冠军;曹原在22岁时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
不难发现,许多“天才”并不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读书与练习培养,那么他们是凭借什么成功的呢?
能成为科学家的孩子都什么样?杨振宁的一番话,值得家长一听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在面对中西方学生的差异时曾有这样的见解:
“中国学生的成绩好,但是研究成果却很少。差在思维活跃度、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上。所以想要孩子成为科学家,要从小让孩子学科学,培养科学思维,增强思维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