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午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巡检司镇宣武村委会副主任杨庆德来到村里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向到这儿收购西葫芦瓜的商贩打听这段时间的价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宣武村委会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有650多亩耕地,前身为丘陵缓坡地,难以开展大型农机具耕作,村民们劳作起来费工费时,土地的产出比不高。
莆田村村貌。
2020年底,宣武村委会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向340余户村民将这片区域流转过来。去年,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向上级申报了项目,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将这片土地打造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帮助村民们解决了多年来制约稳定增收的老大难问题。
杨庆德居住的宣武村委会蒲田村小组,有120多亩地在规划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村民每年除了种烤烟以外,还能连作一季西葫芦瓜等经济作物,同样的地块,实现了效益倍增。
莆田村种植烤烟的时间有40多年,20世纪90年代就出了大学生,最近两年,村里考取大学的娃娃就有五六个,其中便有杨庆德的女儿。
“前些年修建的500多个地边小水窖,至今还发挥着作用。”杨庆德说,村里的大部分耕地在山里,生产用水困难。十多年前,当地烟叶工作站以资金补贴的方式,分期分批动员村民们修建了这些小水窖,有效解决了大伙儿生产用水难的问题。
农闲时杨庆德喜欢种花养草。
行走于莆田村,街道宽敞,绿树密,抬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小楼一幢挨着一幢。“近10年来,村里的面貌3年小变化,五年大变化,现在在市区买商品房的村民,就有八九户。”杨庆德自豪地说。
打牢基础产业兴。这几年,莆田村产业多元化的步伐走得稳健,除了种烤烟,还发展起了家庭养猪养牛业,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杨庆德仔细算了笔账:今年,全村104户村民,户均纯收入不低于6万元。
作者:邓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