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曙光农场这块地采用了三个坡面,两个下坡面一个上坡面,形成一个浅的渠,这个渠就起到一个排水的作用,这是今年曙光农场在等高种植的基础上升级的等高宽耕种植方法,对减少水肥流失效果更为显著。”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宋春雨向记者介绍说。
曙光农场等高线治理侵蚀沟。
北大荒集团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地处丘陵漫岗地区,耕地坡度较大,土壤多为白浆土,耕地抗旱抗涝及抗蚀性能较弱。近年来,农场有限公司推动黑土地向“用养并重”转变,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保护利用机制,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为了给变瘦的黑土地“增肥”,农场大力推行等高种植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今年,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实施战略合作,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优势单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系统集成6项工作,结合小流域治理、等高种植、白浆土诊断等措施,减少水肥流失,有效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重点实施了机械改土、白浆土改良、外源碳添加、大豆垄上三行、玉米四精两管、科学化控等10余项新技术,将原先农户口中“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同时创建1400亩高标准科技示范田,通过技术专家测算,年内实现减少水土流失量30%、减肥15%、平均亩增产15%以上。
这个农场因地制宜、用养结合、科技支撑、综合施策,制定“一地一策、依块定策、分区施策”于一体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域定制种植模式,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效果显著,预计2023年推广该项综合配合技术2万亩左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曙光力量。
作者:苏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