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银行四川广安分行坚持渠道下沉、产品下沉、服务下沉,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为信用村、信用户提供专属的优惠信贷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力有效打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梗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资料图)
截至目前,农行广安分行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评定信用户、建立信用村等方式,与733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授信;已完成5.04万户农户的入户走访和评级授信,预授信金额30.52亿元,为6884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8亿余元。
农行授信,茶叶致富
一片片茶园沿着丘陵起伏,满眼翠绿。这片茶园的主人,是汪学琼。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光辉村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汪学琼也加入了返乡大潮。曾经裸露的黄土地,披上了一望无际的茶“绿”,小小的茶叶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从2016年获得第一笔贷款后,汪学琼便与农业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良好的信用、稳定的经营状况,汪学琼成了农行广安分行首批5A级信用户。“只要提供一张身份证,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采集信息,大数据会自动评定我们的信用等级,还能看到自己凭信用能贷多少钱,很方便咧。”汪学琼笑着说。
今年年初,汪学琼又承包了百亩荒山荒坡,发展茶产业,急需一笔小额资金购买茶苗。她在手机银行上申请了线上信用户贷款,不到10分钟,一笔30万元的资金便到了她的卡上。汪学琼说:“不要抵押物、不要担保人,也不需要准备一堆资料去银行办理。手机上几分钟的操作,贷款就发下来了。”
线上信用户贷款是农行广安分行针对信用户推出的贷款,使用手机进行贷款申请,贷款最高金额30万元。如今,这个小山村已经有20多个农行信用户,大家用信用换到了真金白银。有了贷款的支持,大家种植茶叶的热情更高。
讲诚信,真干活,贷款不难
“农业银行信贷员来啦!”家住邻水县关河乡楠木村的养殖户鲁四龙高兴地喊。
“现在,农业银行在我们村搞信用村建设,只要你真干活、讲诚信,申请贷款不难。”作为邻水县首个受益者,鲁四龙介绍,贷款随借随还,申请1年可以连续用3年,现在很多乡亲短短几天就拿到了贷款。
鲁四龙养殖跑山鸡多年,并通过养殖致富。他看着村里年轻人每年外出务工,十分辛苦,就萌生了带动乡亲养殖跑山鸡增收的想法。然而养殖设备多、投资成本高,资金短缺成为村民致富难以迈过的门槛。农行邻水县支行得知相关情况后,推进信用村建设,让乡亲们凭借信用就能贷到款,而且利率还低。在农行的支持下,养殖户们有了购买鸡苗和鸡饲料的资金,养殖规模越做越大。
农行广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行广安分行切实推进信用村建设,通过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活动,优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缓解了农民贷款担保难,构建了银行敢贷、农户好贷的良好金融生态。
信用建设,赋能“三农”
岳池县黄龙乡的乡间田野,农户们开着“铁牛”翻耕平整农田,为粮食种植做准备。田埂上,农行岳池县支行信贷员正在用移动展业设备录入农户信息。
黄龙乡共有水田1万余亩,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全乡人口少、水田多,少的有几十亩田,多的能有千亩,家家户户都是种粮大户。虽然现在政策好,种田效益好,但每到春耕时节,资金投入仍是一个问题。今年年初,农行岳池县支行工作人员来到黄龙乡,通过政银合作将黄龙乡的10个行政村准入为信用村,农民贷款渠道得到了拓宽。
曹建波是广安区龙安乡民主村的养鸭大户,由于资金有限,一直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得知村里能集中授信后,他第一时间到村委会办理,成为一名信用户。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农行广安区支行工作人员当场就给他授信20万元。
为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农行广安分行安排专人进村入户,以行政村为单位,现场开展信息采集和评级授信,实现线下信息采集实时上传,线上系统自动评分、分级和预授信等功能,将信贷服务延伸到了农户家里、田间地头,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获得便捷的贷款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作者:李华 蔡春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