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体验7000年前新乐人如何制陶
辽宁日报记者 杨 竞 文并摄
屋顶铺满苇草,四周柱子上缠满草绳子……屋里有3个“新乐先民”围坐在篝火旁,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展位颇具特色,是根据新乐遗址出土房址而仿建的,参观者沉浸在“原始风”里。8月26日, “2022东北亚文化旅游创意博览会”在沈阳举行,新乐遗址博物馆展位在此亮相。
展会上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展位。
展会现场,记者看见一名小学生在视频区,看着视频里的石磨盘、石磨棒问身边的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 “你看,这个磨盘的形状是一块前后端修整为圆弧状的扁平长板,磨棒像一根擀面杖,它们是用来给谷子脱皮的工具。”新乐遗址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俏蕾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视频里石磨盘、石磨棒旁边放着出土的炭化榛子、橡子、山里红等果壳和果仁,它们是因为被火烧过炭化保存下来的。从这些出土的文物看,渔猎和采集是新乐人生存的基本来源。陈俏蕾说,除了大的石器,还有细小石器,比如石叶,把这种极薄的小石叶镶嵌在木或骨质的柄上,用来切割肉类或者刮鱼鳞。新乐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制作种类呈现了多样化。还有敲砸器和砍砸器,它们出土的时候周边敲砸和砍砸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些石器的原料采用的是河卵石,用途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锤子和斧子。
为了让参观者如身临其境般体验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此次展出还搭建了原始人互动打卡区,参观者可在此拍照打卡留念。记者看见一群年轻人打卡留念后,又一起观看现场播放的烧陶视频。
7000多年前新乐人是怎么烧陶的?视频讲解说,当时制作陶器的方法叫作泥条盘筑法。就是先将泥条搓好,盘出一个蚊香一样的底盘做陶罐的底,再搓其他泥条沿着底往上盘,盘出罐子以后,再用工具压上花纹,最后送到陶窑里去烧制,经过8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就烧制而成了。
“深腹罐是新乐文化筒形罐陶器的主要代表。陶器表面多通体饰有纹饰,这种陶器罐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压印‘之’字纹带。陶器还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分工及社会层级,它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开始进入定居的生活。” 陈俏蕾对参观者说。
现场一位研究新乐文化的专家对记者说,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7000多年前,同时也为东北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填补了辽河下游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