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气高涨!经典与国学共话传承(主题)

主会场开幕首日就有约六十场传统文化相关主题活动(副题)

文汇报记者 许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上海书展什么展位尤其热?哪些活动追的人多?传统文化图书,堪称书展现场高人气关键词之一。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昨天开幕,据不完全统计,仅主会场首日就有约60场传统文化相关主题分享会或论坛讲座等,现场热潮涌动。

走过“世纪大道”,“泱泱大国,皇皇巨观”红字引领了三面墙体形成的完整展线,世纪出版集团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出版社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敦煌文献、出土文献、大奖精品、文史典籍、大家全集、珍稀文献、文献集成等集中呈现,如《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等,吸引读者驻足品赏。

让先辈智慧“触手可及”

“经典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们本身,而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信息。学习经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第二辑)读者见面会上,丛书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透露,丛书前两辑市场反响热烈,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第三辑。

《〈周易〉通识》一书作者王振复有感而发:传统是活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让先辈智慧“触手可及”。“当我们要前进的时候,需要维护过去。我们的先辈思考问题是什么样的方式?为什么非常执着地要知道自己的命运?这带来的启发是,我们有人心的局限,喜欢回顾过去、展望将来,往往会让我们忘记当下,但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第14届“读者大会”暨“书香中国”阅读论坛现场,不时响起掌声。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聚焦考古初心使命、唐宋诗词传承等话题,围绕“解读早期中国”丛书等,共话文化传承。谈起《眉州三苏》,郦波和骆玉明从传统诗词引申到家庭教育:“苏轼苏辙兄弟之所以惊艳北宋文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无论是母亲程氏,还是父亲苏洵,都是他们人生路上坚实的奠基与指路明灯。”

让传统文化重焕光彩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江右商帮与万寿宫文化》《古籍版本十讲》等传统文化图书专区前,不时有市民驻足翻阅;有读者做好“国学七天七堂课”攻略,弦乐、书法、碑帖、民乐、戏曲、篆刻、国画主题让书展体验不重样;古籍修复技艺互动展台,一批批小读者专注观察“修书”步骤;主打旧书、绝版书、连环画小人书的“淘书乐”环形区域,更是人头攒动。“这些国学馆中展销的万余种稀缺书、断版书、签名本等,绝大多数为单品种,手慢无!”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颖发现,队伍里不只是中老年群体,也加入了更多青少年读者,传统文化“圈粉”力可见一斑。

一场充满惊奇的“淘宝之旅”接连展开——在《飞影阁画报》那一抹抹摇曳的沪影中,收藏百年缣素风华。上海图书公司将根据《飞影阁画报》中的《愚园图记》《浦滨春早》《张园灯舫》等多幅图画,首次推出限量主题版画,并制作了七款不同式样帆布袋,书展期间每天不重样,成为展区爆款“人气王”。

除了老期刊、老画报,印章也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精华的物质载体之一。从战国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艺术发展经历了哪两座高峰?从事篆刻艺术有哪些需要磨练的技艺和修养?名篆刻家、书画家韩天衡新作《印篆的中国》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个板块,随文配有450余方珍贵古代印人印作、豆庐藏印及豆庐所治印等,以及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共600余幅,全面展示中国篆刻艺术之美。分享会结束后,夜色下的读者依依不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