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啤酒花种植基地,二十多个村民正分散开来作业,机械挖坑、铺膜、人工补苗、绑绳……机械与人力交叉进行春耕作业,分工忙碌,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耕种景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其他作物和啤酒花每年的收入相比,除了极个别的辣椒行情较好可以达到我们啤酒花的种植收益,一般情况下都比不上我们的啤酒花。”昌吉市润福达啤酒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毛建新脸上颇有底气地说道。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近年来,幸福村不断探索啤酒花种植技术,培养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民”群体,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产村融合带动附近村民就业。

农民新转型

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要紧跟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改变过去的旧观念,不做“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做有知识、有技术、眼光更长远的农民。

“我们发明的啤酒花专用农具,从一代机器到二代机器的更新换代只需要半年的时间。”毛建新说道。

啤酒花是国外引进的特色作物,种植知识普及率低、耕种机器价格昂贵,幸福村的啤酒花种植也是从零到一的新开始。2019年合作社花费两万多元购入6台二手机器,用三个月的时间改造加工,还发明了犁沟机、施肥机、割芽机等十几种农具,更适用于本土的农业生产。

“在其他地区的啤酒花种植还在人工耕种的时候,我们已经通过自主研发农具实现机械化了。”毛建新说道,“不仅在人工和时间上占优势,我们每亩地的产量还是他们的两倍。”

依托中耕除草、滴灌、一体化采收机等机械化技术,幸福村的啤酒花从需要纯人工种植采收,每亩人工成本一千五百元,到现在机械化管理,每亩人工成本五百元,只需要6个人就可以全方位管理760亩的特色种植田,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啤酒花的品质更优。

在谈到种植的艰辛和困难时,毛建新感叹道,“我们的种植之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市面上买不到适合啤酒花的农药化肥,我们就自己摸索成分、比例,一次次实验,总会找到最有效、最高产的。”

从对啤酒花种植领域一无所知到成为专业的乡土人才,幸福村啤酒花产业的发展之路离不开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在谈到未来的啤酒花种植的远景时,毛建新笑着表示,自己不仅要更新烘干厂的设备,补种新产品,调整农业结构,还要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乡亲加入合作社,让大家共享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模式促增收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也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出现了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农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9月,幸福村正式注册成立了润福达啤酒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前,啤酒花的产销是农户个人种植,之后再由农户个人去找渠道销售。自2020年合作社成立之后,啤酒花产业开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科学管理、分工协作、各尽所长,这使润福达合作社成为集啤酒花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我们6个人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适合干啥就干啥,2019年两个人开始种植啤酒花的时候才种植了300亩,规模没整起来,产量也没现在高。”毛建新说道。

要想充分地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种植成本,就要以科学化、高效化、节约化的方式将种植啤酒花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我们以合并、置换或按市场价格向农户租赁的形式,规划了种植的土地。”毛建新说。2023年幸福村的啤酒花种植了700余亩,这些较为集中的土地资源,是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啤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市场逐渐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但提起啤酒花的销售,毛建新信心十足,“我们合作社的啤酒花产量、品质皆稳定,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合作社不再采用传统的销售方式,而是以合作社为整体,统一种植,之后再按照市场价格与企业对接,统一出售,避免先订单后种植造成的价格损失和土地资源浪费。

谈及啤酒花种植的发展历程,二六工镇幸福村党总支书记张学成表示:“最初,村里的有志青年发挥创新精神引进了啤酒花,第一年种植亏了10万块钱,第二年收回了成本,第三年才开始赚钱。”2020年润福达合作社成立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转折。

合作社的成立,带给了农户稳定可观的收入。“2020年的时候合作社的6人每人纯收入100多万,去年的效益最低,也有60多万。”张学成说道。

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啤酒花种植增收致富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过程,助力了幸福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产业促就业

产业是持续发展的根基,就业是稳定增收的手段。幸福村因地制宜,将啤酒花特色种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农村群众就业问题,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幸福村的产村融合在村委会支持下,已得到初步发展,2019年10月啤酒花烘干厂已建成。“为了支持幸福村发展啤酒花产业,我们村委会拨了7亩闲置土地让啤酒花种植户建啤酒花烘干厂。”张学成表示。

走进幸福村啤酒花烘干厂,工人们正忙着晾晒、装袋、转运,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们烘干厂已实现半自动化,啤酒花通过输送带就可以进入烤池里面,进行烘干。我们的库房今年已经装上了制冷设备,能够长时间储存啤酒花,这为啤酒花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毛建新说。

工人包装啤酒花。任雪英 摄

“目前,在幸福村农业种植中,啤酒花种植效益最高,用工量也大,很好地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现在农民在润福达合作社打工一天能赚150到200块钱。”张学成表示。幸福村作为二六工镇最先种植啤酒花的乡村,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包装、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啤酒花产业链,撑起了幸福村的致富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啤酒花特色种植的成功,让幸福村明确了方向,也找准了定位,更有信心和动力发展产村融合,“啤酒花种植给幸福村种植产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农村产业体系,继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助推群众稳定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张学成说。

幸福村啤酒花产业的发展轨迹,正是幸福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体现。依托幸福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幸福村不断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集体优势,促进啤酒花种植与产业融合,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村子经济发展,也是幸福村促进乡村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作者:罗茜 杨丽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