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瑞 把水下考古的故事讲给你听(图)

天津日报记者 胡春萌

张瑞,来自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与文物保护部,是一名考古领队,也是一名水下考古专业技术人员。上山入海的考古工作之外,他在短视频平台上通过“张瑞水下看世界”与公众分享水下考古故事,传播考古知识,拓展着考古事业的边界。


(相关资料图)

“小众”的水下考古

有令人着迷的瑰丽故事

记者: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吗?是如何从事水下考古的呢?

张瑞: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的考古学就是与水下考古有关。高一的时候,我看到杂志上关于中国南海水下沉船的一篇纪实报告文学,这篇文章的内容是,1985年英国人迈克哈彻从中国南海盗捞了一艘沉船,将船上的货物拉到了荷兰拍卖,而中国派出两位瓷器专家,携带着3万美元,却最终没有拍回来任何一件中国文物。我当时就对成为中国的水下考古队员,有一种感性的向往。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报考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头就扎进了田野考古,而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到水下考古,那是在我参加工作的六年后。2009年国家文物局举办了“全国第五期水下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我很幸运,单位派我去参加选拔,后来被录取了,我有了可以圆梦的机会。在半年时间里,经过一系列的游泳、潜水训练和水下考古专业技术、水下文物修复培训后,通过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考核、考试,最后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毕业证书。从此,正式成为了中国水下考古队的一员。

记者:您觉得水下考古和陆上的田野考古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张瑞:水下考古的很多技术都是单独使用,都是适用于水下工作情况的。水下考古要克服很多陆上考古所没有的环境干扰,包括考古人员的生存环境变化。水下考古工作是在潜水技术的基础上,考古人员需要使用专业的水下考古设备,运用特定的水下考古技术进行工作。这都是水下考古比较独特的地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记者:从事水下考古这些年,您觉得中国水下考古进步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张瑞:进步最大的地方是近些年我国开始做不同类型的水下考古项目,比如甲午海战中钢铁制沉船的水下考古项目,比如在深海考古领域目前我国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深海考古项目得益于我国深海潜水装备技术的大幅度提升。

记者:您参与了甲午海战经远舰水下考古项目的工作,这是一个近现代铁质舰考古项目。当您第一次在水下看到这艘著名的沉船时,第一印象是什么?与之前参加南澳一号那种古代沉船科考时相比,最不同的感受是什么?

张瑞:晚期的这些沉船,尤其是甲午海战的沉船,它的资料比较丰富,史料记载比较清楚,包括船员的身世、事迹方面等都比较清楚。加上经远舰又是在抵抗外族侵略时沉没的,所以在看到它时会有更多的崇敬之感、爱国情怀,会和它在情感上有更加紧密的联系。

早期的沉船,沉船的信息点比较少,需要考古工作者通过大量的探索、研究,一点点去揭露历史细节。

两种沉船都需要通过考古工作去还原历史,但是还原的角度不一样,因为一个是带着很多信息去还原,另一个是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信息可参考的情况下,全靠考古工作去揭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这里面。

中国水下考古

宣传科普理念需要升级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您计划通过短视频传播水下考古知识?当时对内容有什么规划吗?

张瑞:大概是在2020年之后,当时我根据经远舰考古经历撰写的纪实文学《再见经远》这本书出版了,对图书进行宣传时,我想到利用自媒体账号去做一些内容,最开始是以文字、图片为主,然后逐渐地向视频类靠拢。

我根据自己《再见经远》这本书的内容,所发的一些短视频,讲了很多水下考古的历史故事和工作细节,等等。反馈还是不错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大家对水下考古这个方向的内容还是比较感兴趣,因为目前媒体上关于水下考古的信息量太少了。现在去网上搜索,在有限的内容中大多数都是考古调查报告那种,比如哪有一艘沉船,然后下去挖掘,成果是什么,有哪些重大的意义,等等。可是,大家好奇点比较多,官方给出的信息又比较少、学术性过强,信息不对称。

记者:我看您的视频也在做不同内容的尝试?您觉得,网友们对怎样的内容更感兴趣呢?

张瑞: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大家还是会更加关注与自己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信息。比如我在与网友交流中,发现他们更关心一些水下考古队工作的细节。比如在工作现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这些也是网友会更多参与讨论的内容。

我做视频的内容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考古项目,我利用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和大家分享。二是其他水下考古项目,按照现在的规范,我必须根据已有的官方发布的视频、图片信息来进行讲解,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发现,能够获得的信息太少了,我能展开讲解的内容比较有限。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也在不断调整自己视频的内容和展现方式,尽可能地向大家展示更多的科普内容。

记者: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传播,公众对考古知识的了解和兴趣在增加。您觉得,目前水下考古学的科普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张瑞:这方面,我觉得一些陆上考古项目的信息发布要比水下考古项目做得好。比如之前三星堆考古的直播等。实际上,考古科学是一个随着发掘研究,信息动态变化和不断完善的科学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是公众想要去了解的。并不是说,考古队员一定要把所有内容都研究透了,才能发布“盖棺定论”的信息,这样的宣传观念,在当下信息实时更新的新媒体时代,是要有所变化的。不要浪费水下考古工作中的信息,让公众持续对重大的水下考古项目保持关注,要与公众有互动,才能抓住考古学科普的窗口。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正规渠道的科普内容和展示信息太少,公众的需求很大,供需不匹配,导致一些猎奇的、错误百出的视频流传得反而很广,劣币驱逐良币。所以,在对公众的科普宣传中,要允许有更多的水下考古工作者发声,不要让花费巨大成本的水下考古项目,所产生的信息只停留在科研报告中,要充分开发这些信息,把“良币”做足。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正确的信息,既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又能够让更多公众去了解这个事业的内容和价值,让水下考古成果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让人们了解我国海洋国土下的文化瑰宝,我觉得这也是目前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重要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