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功夫片会消亡吗?《龙马精神》或许是答案(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家:真正的创新是对身体再媒介化过程的突破(副题)

由成龙饰演的电影《龙马精神》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已过亿。电影中“功夫+宠物+父女亲情”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让观众对《龙马精神》这部“成龙电影”有了全新的观感。

文汇报记者 卫中

“跳下来容易,走下来难。”特技演员老罗骑着心爱的赤兔马,冲破敌军层层阻截,只需完成最后的高台一跃,人和马都可以光荣退休。然而最后时刻,老罗勒住了缰绳,停止了这个危险的特技动作。影院内响起了一片叹息声,或许有观众是为这个未完成的特技感到惋惜,而更多观众是为了老罗放弃冒险而由衷地舒了口气。

由成龙饰演的电影《龙马精神》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已过亿。尽管站上了票房冠军的位置,但影片也引发不少观众发问:为何不再有成龙这样名满全球的功夫明星?“拳拳到肉”打斗风格的功夫电影是否即将消亡?对于功夫电影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电影学院教师龚艳这样认为:功夫片不会消亡,而是与其他电影类型更加广泛地融合发展;同时,即使功夫片将越来越少地以纯粹的类型片形式出现,但有一些功夫片演员依然可以凭借独特的表演风格在大银幕上不断创新。

多重类型堆叠,功夫难再成为唯一标签

老罗这个角色是替身演员,但和成龙一样拍片时很“玩命”;加上片中出现成龙以前主演的《神话》《新警察故事》《红番区》等电影的众多闪回,让一些观众质疑:“这是成龙的半部传记吧?”不过,电影中“功夫+宠物+父女亲情”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让观众对《龙马精神》这部“成龙电影”有了全新的观感。

一把梯子、一块木板,利用手边现成的物品把对方揍得晕头转向,成龙的功夫电影总是让观众发出阵阵欢笑;即使打架也手下留情,几秒钟前还在向自己挥拳的敌人,快要摔下楼时却被成龙及时拉住避免受伤,也让成龙的功夫片老少咸宜;影片中,老罗从十层楼跳下来的戏,是年近七十岁的成龙完成的:“只要我还能打、还能做到,我一定亲身上阵。”电影《龙马精神》中这些熟悉的成龙“味道”,让观众很满意。

“捍卫爱的方式是拼命。”亲情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为了夺回赤兔的合法所有权,由刘浩存饰演的女儿小宝在帮助父亲应诉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接纳了老罗那一代替身演员为了兄弟而疏于照顾家庭的遗憾,同时也改变了父亲不顾让赤兔受伤的风险去当“龙虎武师”的执拗。

小众文化+融合形态的珍贵存在

功夫电影中最具标识性的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是可以超越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因而成为上个世纪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类型。如今功夫片变少、不再出现新的功夫片巨星,也让观众产生了对这一电影类型会否消失的担忧。不过,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师罗萌认为单纯的功夫影片“不会完全消亡”,“它将以相对小众的形式延续下去”。

Action、jump、hospital——此前的高分纪录片《龙虎武师》用“开拍”“跳”“送医院”三个词描述了上个世纪活跃在香港影坛的替身演员群体的拼搏与奋斗。成龙受到全球影迷的喜爱与尊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本人亲自完成了许多精彩而危险的特技镜头,电影《龙马精神》中借老罗之口说出的“龙虎武师,never say no”正是成龙那一代功夫片演员的精神写照。

尽管当下的电影市场中纯粹的功夫片已经很少出现,但罗萌认为始终会有一群小众爱好者继续追捧这个“拳拳到肉”的电影类型。更重要的是,功夫片元素更普遍地出现在其他电影类型中。例如《黑客帝国》《星球大战》《X战警》《变形金刚》等电影,幕后都活跃着来自香港的武术指导。甚至《龙马精神》本身,也是多重类型叠加的影片。龚艳认为,功夫片已经被探险、谍战、枪战、科幻等不同类型的电影吸纳,广泛地为其他电影所用。另一方面,尽管功夫片已经很少再以纯粹的形式出现,但功夫片演员依然可以有所创新,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

回顾功夫电影的来路,第一座“高山”李小龙对自己的武打动作具有强烈而且鲜明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取向,并且他非常熟悉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因此仅凭四部半电影就成为功夫传奇;而成龙继李小龙之后成为功夫电影的第二座“高山”,则是通过一系列精巧设计将打斗、跳跃、攀爬等动作化为行云流水般的惊险“舞蹈”。因此在龚艳等学者看来,真正的创新是对身体再媒介化过程的突破,这将是动作片以及动作片演员面对的新课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