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
【资料图】
原标题:愿春风十里的赴约人,都爱书
陈俊宇
百米长队,人潮汇集,这是久违的场面。
阔别两年、延期三次,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回归线下。2月24日上午,首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门前的这一幕刷屏了。
这是2023年首个全国性大型文化活动。在春天,赴了一场“读书人的聚会”。
在这场“聚会”中,虽有不少读者参加,但主角还是出版社,他们在推荐新品和重点品,在寻找交流和合作商。
见面是喜悦,热闹终归会散去,出版业面临的难题依旧在。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进一步下降,同比下降11.77%,市场规模倒退到2018年的水平,跌破900亿元关口。
需要冷静下来看到,展馆里人头攒动并不必然就是图书行业的繁荣。
今年来的人是很多,但同行居多,正经的实体店(线下渠道)的人来得少,“因为新媒体渠道给的折扣低带来了冲击”。业内人士认为,需要面对的现实是,经过三年疫情,变化已不可逆转:线下渠道或许会复苏,线上渠道则不会退至三年前,而是会变得愈发重要,“危机和焦虑依然笼罩在许多出版人的身旁”。
就在订货会的前三天,一篇自媒体文章《俞敏洪拯救不了出版社》荡开一圈涟漪。文章有标题党之嫌,此“俞敏洪”应是“图书带货主播”的代表。阅读本是一件有门槛的事,直播卖书就是通过简化书的内容,迎合用户情绪,将书卖给不读书的人。基于此,走进直播间的主要是励志书、童书、教辅以及文学类等书籍,仍然带不动偏严肃、专业的书。
在订货会现场,随处可见主播们在卖力“吆喝”。在直播电商蔚然成风的当下,算不得新鲜事。出版+直播,这只是一种现象,一种方式,一种渠道。发展了如此多年的出版业,出路也并不在此。
还有一些残酷的现实。也就是订货会前一周,一封名为“乐府遇到了困难,我们决定向死而生”的求助信刷屏朋友圈,引发了半个出版圈的守望互助。
像出版过《秋园》《欢欣岁月》等优秀作品的乐府文化这样,因一时危机而陷入绝境的小众出版公司,不是第一次,不只是一家,也不会不再次发生。
去年3月7日,出版品牌“行思”和“鹿书”于同一天,相继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宣布告别。这些出版公司都曾带来不少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所幸,它们都已重新运转起来了。
热闹与忧愁,就是这样伴随的。投身图书这个行业,好书大卖是理想,现实未免骨感,始终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浮沉。
当然,信心还要有的,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那就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本书。
一位出版人的说法不无道理,在这次订货会能强烈感受到大家对阅读的热情、对出版的支持。我们更要思考用什么样的作品去回应这份关注。
“西坝河春风十里不择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用此句来描述订货会首日周围的人潮与路况。希望这春风十里中的赴约之人,都是真正爱书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