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万年前,有这么一群体态纤长,体表乌黑的两栖生物,它们也知道凉爽的细雨,也曾接受过阳光的沐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在数百万年后,由于环境的变迁,它们不得不移居到欧洲东南部阿尔卑斯山下面的水下洞穴中,并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通体雪白、没有眼睛的生物。它们就是洞螈(Proteus anguinus)。
自17世纪开始,生物学家开始注意到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地下水生洞穴系统。
这种系统和其他栖息地的最大区别在于洞穴下食物稀缺,同时光照缺乏,并且外界季节性和年度的环境变化对这里的影响都非常小。这样看来,能在这里生活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了。
可随着几个世纪来对地下洞穴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这里面的“居民”虽然不少,但大多数都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打洞小能手”,称不上特别。直到洞螈的发现,大家才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洞穴之王”。
洞螈是古近纪以来唯一的穴居脊索两栖动物,也是欧洲标志性的物种,属于洞螈科洞螈属下的唯一物种。在1768年,奥地利自然科学家洛朗发现了洞螈,并为它们起名为“Proteus”。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一个年老又执拗的海神名字。或许是洞螈怪异的模样让洛朗产生了奇妙的联想。
由于长期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洞穴,洞螈心想着:这鬼地方我长着眼睛又有何用,反正啥也看不到,退了算了。
于是洞螈的眼睛慢慢退化没入了皮肤内,不过有失就有得,没有了视力,它们就把听觉和嗅觉进化到了极致。
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项“绝活”——“一动不动”界扛把子。在2010年,布达佩斯大学的动物学家杰伊和他同事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东部的一个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洞螈。
当他们多次潜入洞穴后,却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每次下去基本上和上一次看到的场景差不多,比如在同一个位置总能看到一只洞螈,而且每次看起来还像是同一只,让研究人员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中了“伊邪那美”!(动漫火影忍者中一种可以让人陷入无限轮回的瞳术)
为了解开“幻术”,研究人员使用经典标记重捕法,然后注射带有标记器的液体,记录了在洞穴中发现的26只洞螈。每个洞螈都使用了不同的标记模式,方便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目测识别它们。
经过为期8年的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生物在几年内只偏离了它们原始位置10米左右,也就是说在8年内,这些洞螈几乎没有活动过。其中甚至有一只洞螈坚持一动不动长达2569天,算起来差不多有7年了!
这个结果着实有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团队中有一位甚至认为洞螈可能一直在洞穴内徘徊,然后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洞螈又及时地回到了同一地点。
你以为洞螈在第一层,实际上它们可能在第五层。
然而,它们不活动的真正原因是环境所迫,前面已经提到,由于水生洞穴系统中食物非常稀缺,洞螈一年都难得吃上几回肉,很多情况下都是饱餐一顿后再饿上个几年。
因此为了维持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洞螈会主动调慢自身的新陈代谢,减少一切耗费能量的事情。比如像“啪啪啪”这样“传宗接代”的大事洞螈们都懒得去做。有研究表明,洞螈交配频率为12年一次,雌性每7年才产一次卵,繁殖率比它近亲蝾螈还要低。
洞螈卵
另外,洞穴中的食物分布其实比较均匀,在每个位置抓到猎物的概率都差不多,既然这样,洞螈就没必要耗费太多精力去寻找食物,守株待兔就是它们最好的捕食技巧(古人诚不欺我)。
不想活动、不想繁殖、不想捕食...这要是换成其他物种,基本早就灭绝了,可洞螈就是凭借着这股子“宅”劲儿,在地下洞穴这处“桃花源”中,孤独又安静地生活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话说这好像也是大多数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安逸且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