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橙色国度荷兰,中国女排为世锦赛带来了一抹激情四射的“中国红”。
国际排联行政理事会成员、荷兰排协秘书长、本届女排世锦赛荷兰赛区负责人米歇尔·埃弗雷特说,中国队球迷的热情令他始料未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埃弗雷特指的是第一阶段小组赛在荷兰阿纳姆举行的中国和巴西的比赛,现场观赛的7000多名中国队球迷,将看台变成一片红色海洋,俨然成了中国队主场。
“实话实说,赛前我们没有把华人球迷作为主要的市场营销对象。”埃弗雷特说,“我们做了荷兰语、英语、法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的广告推广,但是没做中文的。华人球迷坐满全场真是美妙的惊喜,他们营造的赛场氛围无与伦比,是我在世锦赛赛场上看到的最好的现场。我太喜欢华人球迷了。”
担任现场解说员兼DJ的施图贝负责所有中国女排的比赛,为此他专门学了几句常用汉语,还向中国队工作人员认真请教每位球员名字的正确发音。他非常享受每一场中国队的比赛,不仅是场上球员的表现,还有和球迷之间的互动。
“当我和球迷互动,教他们拦网成功时、扣球成功时、发球直接得分时,分别做什么手势庆祝,中国队球迷都非常配合。”施图贝说,“满场滚动的红色激情令人着迷。”
“我们有当下最流行的曲库,调动场上气氛时,会根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寻找具有特色的音乐。”施图贝说,“当得知现场有几千名中国队球迷时,我们必须找到属于他们的音乐,播放后效果特别炸,球迷跟着一起唱,一起跳。”
施图贝所说的中国队球迷专属音乐,指的是《最炫民族风》。此前在世界女排联赛期间,现场DJ就选用这首歌曲作为中国队首发阵容出场时的背景音乐。世锦赛期间,《最炫民族风》再次点燃现场气氛。
旅居荷兰近十年的沈小玫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从中国女排首战就开始到现场加油,有时她还为女排队员客串荷兰语翻译,帮她们与当地赛事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沟通。第一场比赛,她自己一个人去看;第二场比赛她带上了女儿;第三场比赛她把三个小孩一起带了过去。
“孩子们有这样的机会去感受现场氛围,累一点也值得。”沈小玫说。
国内亲朋好友看到电视转播里沈小玫与孩子们举着横幅为中国女排加油的画面,拍下来发给了她。她非常激动:“听到国歌响起时,都要哭了。”
从比利时鲁汶赶来的留学生高维远在现场看了中国队分别对阵阿根廷和巴西的比赛。
“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看中国女排,还记得第一次是雅典奥运会。”高维远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中国女排。比利时离荷兰不远,我一定要来现场为她们加油!”
在巴黎读研究生的陈韵,在荷兰阿纳姆观看了第一阶段中国与哥伦比亚的比赛。中国队成功晋级第二阶段后,尽管课程有些紧张,她还是决定再看两场,买了第二阶段小组赛中国队分别对阵意大利和比利时的比赛门票。
“我从里约奥运会开始关注中国女排。从那以后,女排所有比赛我都在追。” 陈韵说,“看到世锦赛在荷兰,就想来体验一下现场。现在球队里,我最喜欢龚翔宇、李盈莹和队长袁心玥。”
从德国赶来的张姓女士,久居国外,从1981年开始就爱上中国女排,几十年热情不减。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三连冠,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女排精神感召下成长的。”张女士说。
除了华人球迷,中国女排还有一位来自波兰的铁杆粉丝。这位名叫约瑟夫的65岁大叔,世锦赛每场中国队的比赛都会出现在看台,身穿红色上衣,高举中国国旗,为中国队加油。
当记者向他提出采访要求时,他说自己英语不好,但仍用简单的词句说:“我是2011年成为中国队球迷的,现在队中很多球员那时还是小孩子。我爱中国女排,因为她们是世界上最棒的。”
埃弗雷特和他的团队不会再“低估”中国队球迷的巨大能量,赛事的中文宣传推广也抓紧做了起来。他们与中国队频繁沟通,向中国朋友了解女排在中国为何如此特殊,向中国记者打探女排在中国究竟“火”到什么程度。
当记者打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向埃弗雷特展示中国女排在中国国内的讨论热度时,他不禁感叹道:“在荷兰,这(浏览量和点赞数)简直不可思议。我们甚至理解不了这些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