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在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300余亩,计划于2025年建成25部30米孔径雷达。届时可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2022年12月29日,“中国复眼”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安装调试和开机观测工作,成功拍摄出国内首张地基雷达三维月面图。
△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资料图片)
“中国复眼”是我国首个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完全建成后,可实现超远程探测,探测距离可达1.5亿公里。“中国复眼”是什么?为啥要建“中国复眼”?
“中国复眼”是什么?
“中国复眼”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在重庆谋划建设的深空探测雷达,它可实现上亿公里外小行星和类地行星观察,拓展人类深空观察的边界,满足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地月态势感知等科研需求。
为什么叫“中国复眼”?
“中国复眼”是一个形象的叫法。有些昆虫的眼睛是由很多小眼睛构成的复眼,而“中国复眼”是由多个小天线构成的一个大天线,就像是昆虫的复眼一样。
△项目二期“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模拟动画截图
它能看多远?
“中国复眼”是具备三维成像/形变监测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三期工程计划探测距离将达到1.5亿公里,差不多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具备内太阳系天体高精度主动观测能力,将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月球、金星、火星、木星等。
△项目一期“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模拟动画截图。
为啥要建“中国复眼”?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诞生以及恐龙灭绝等许多地球之谜都与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近地小行星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也常有小行星接近地球威胁人类的事件发生,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追踪了2000多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中国复眼”将为人类规避外太空小行星撞击风险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它是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具备内太阳系天体高精度主动观测能力,可完成深空雷达探测与成像的演示验证,还能看到上千万公里外仅足球大小的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中国复眼”和“中国天眼”
有什么不同?
■在构型上
“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一个500米口径的大“锅盖”,而“中国复眼”是分布式雷达,由一个个小“锅盖”构成。第一期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第二期由25部30米孔径雷达组成,第三期雷达单元数量将扩展到百部以上。
■在功能上
“中国天眼”是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接收星体发射出来的信号,是灵敏度极高的“远视眼”,但其本身并不发射电磁波。而小行星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因此“中国天眼”存在一部分局限性。浩瀚深邃的宇宙就像深夜里视线受阻,看不到,但不代表你周围没有事物。
“中国复眼”则属于一种主动型观测设备,正好可以和被动观测的“中国天眼”形成互补。其能发射电磁波探测小行星,并能接收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从而探测成像,让我们知道有东西在哪儿,有多大,长什么样。
△中国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