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阅后即焚”,交易两头不见人

在多个电商平台上,记者以“神仙水”“听话水”“乖乖水”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大多不予显示,有的电商平台则弹出“美容化妆”等商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当记者更换关键词,比如以“XX液”进行搜索时,瞬间就跳出来一系列诱惑力极强的商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全国禁毒部门开展“清源断流”专项行动的打击堵截,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影响,贩毒分子不断改变运毒通道、藏毒手法、贩卖方式,多采用受疫情影响小、被查获风险低的贩毒模式,“网络+寄递”的形式成为贩运毒品的重要方式。

随着近年来打击力度持续增大,“神仙水”等迷药的生产、销售越来越隐蔽,但网络平台中售卖此类迷药的情况依然存在,只是名称进行了“改头换面”。一些购买者除了可能使用迷药猥亵、性侵受害人外,还会拍下受害人视频、图片在网上售卖。

国家禁毒办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当前,非接触式贩毒模式突出。2022年共破获涉互联网贩毒案件2761起,缴获毒品1.2吨,缴毒数量同比增长119%。不法分子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进行勾连,利用大众网络平台发布涉毒信息,使用小众社交软件组群通联,联络中使用隐语、暗语,聊天记录“阅后即焚”;交易资金采用虚拟货币、游戏币在线支付;交货采取雇佣专业运毒组织、物流货车代送,或通过邮包寄递、同城快递、“埋雷”等方式寄送,交易两头不见人。

不法分子为逃避法律监管、规避打击,不断研发改进制毒工艺,寻求更多种类非列管化学品用于制毒。

《报告》称,3类滥用人数较多的常见毒品全国零售平均价较上年大幅上升。海洛因1261.1元/克,同比上升31.6%;冰毒晶体1207元/克,同比上升37%;氯胺酮794元/克,同比上升67.7%。部分吸毒人员为缓解毒瘾,转而寻求其他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物质进行替代滥用,或交叉滥用非惯用毒品以满足毒瘾。全年查处滥用曲马多、二氯西泮等麻精药品和氟胺酮、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人数增多。

青少年群体容易因猎奇、从众等原因吸食毒品

6月21日,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魏晓军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全国公安禁毒部门坚持预防为本、教育为先,推广应用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每年有23万余所学校的1亿多名学生在线接受系统禁毒教育。

同时,公安禁毒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新时代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每年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每年开展全国在校学生秋季开学“五个一”禁毒专题教育活动和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毒品认知和防毒拒毒能力。

在应对新型毒品问题挑战上,新增列管58种新型毒品。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合成大麻素类物质,防控化解新型毒品蔓延风险。开展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加大清理排查、网上管控、专案侦查力度,严密防范新型毒品研发制造,“确保国内没有形成规模性新型毒品滥用。”

此外,禁毒部门推进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全国毒品滥用规模持续缩小。截至2022年年底,现有吸毒人员112.4万名,同比下降24.3%,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8‰。

据公开报道,2022年9月,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接厦门海关缉私局线索通报,有人从境外通过国际快递以“护发素”名义瞒报伪报通关,疑似走私毒品。

接报后,厦门警方立即开展调查,发现购买人蔡某贤,多次使用假地址、假名字从境外网站购买所谓的“护发素”,有走私毒品犯罪重大嫌疑。同年9月21日,警方在厦门将蔡某贤抓获,并在其住处查获两瓶伪装成“护发素”的含有γ-羟基丁酸成分的“迷奸水”。经查,犯罪嫌疑人蔡某贤多次购买该类毒品,并倒卖给他人赚取差价,涉嫌走私、贩卖毒品。

“新型毒品层出不穷!”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在通报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时指出,新型合成毒品名称、种类不断翻新,更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体容易因猎奇、从众等原因吸食毒品,社会危害大。

“犯罪呈现年轻化趋势,涉案人员构成累犯、再犯较多。青少年容易成为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并参与毒品犯罪,值得警惕!”元明说。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最高检公开通报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3000余件,监督立案8000余件9000余人;纠正漏捕8000余人,纠正后起诉70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1600余人;纠正移送起诉遗漏罪行1.5万余人次,纠正遗漏同案犯80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800余人。

如湖南检察机关在办理李某军非法持有毒品案时,深挖彻查,将被遗漏的郭某平等4名制造、贩卖毒品犯罪分子及时追诉,后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年不等。

确保对毒品犯罪控得住、打得掉、不反弹

云南作为我国禁毒斗争的前沿阵地,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寄递新业态发展存在的监管漏洞,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云南全省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教育部门、易制毒物品销售流通行业等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31份,持续跟踪问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云南检察机关与邮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联合开展专题培训,使快递小哥(快递从业人员)成为防范违禁物品寄递的有生力量,促进寄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禁毒办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毒品主要来自境外,国内地下制造毒品市场占比极小。全年共缴获海洛因、冰毒、氯胺酮3等类毒品11.7吨,同比下降32%,其中来自境外10.9吨、来自国内渠道0.8吨,分占缴获毒品总量的92.3%和6.7%。

为“最大限度将毒品查在口岸、查在边境”,今年以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推行“驻点值守+机动巡逻”“预警推送+精准拦截”的边境管控勤务模式,强化人车船查缉管控,织密圈层防控、立体管控的禁毒防控网络。

截至6月20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今年上半年共在口岸、边境查破毒品案件361起,其中万克以上大案件102起。缴获各类毒品4.74吨,查获制毒物品703.48吨,同比分别上升12.9%、55.1%,有力遏制了境外毒品渗透入境内流、制毒物品走私出境。

此外,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深化“寄递物流渠道”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禁毒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深化“无毒村屯(社区)、家庭”创建,夯实管控根基。

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将进一步统筹推进跨境跨区域禁毒执法合作,加强与毗邻国家执法部门禁毒执法合作,有效遏制境外毒源对我危害。

“针对新类型毒品发展蔓延情况,已推进综合治理。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健委新增列管七类麻精药品,联合部署加强麻精药品使用管理和违法查处工作。”赵仲忱说,“下一步,公安禁毒部门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清源断流’行动,始终坚持‘零容忍’,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确保对毒品犯罪控得住、打得掉、不反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