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似乎成为近期国内市场爆火的消费新现象之一。目前好特卖门店已超过500家,预计将快速增长。盒马奥莱也在上海加快了拓店速度,并计划在每一个村镇建设奥莱店或盒马邻里。
晨2022年8月28日,上海,周日早八点,杨浦区鞍山路盒马“生鲜奥莱”店前排起了数百米长队。
【资料图】
大牌商超杀入临期店赛道?
麦肯锡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中表示,2022年消费者的整体支出趋于保守,消费者通过更严格的取舍来维持生活质量,较低收入的消费者转向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渠道,或选择同一品牌价格更低的产品线,还有消费者会推迟购买计划,等待促销优惠,从整体上看,消费行为更加务实,趋于理性,该趋势或延续下去,重塑中国消费市场。
临期食品的火爆是对这一趋势的典型写照。
2016年到2020年,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临期食品通过许多“专场促销活动”走进人们的生活。最近3年内,以“折扣”为关键词的批发和零售业主体新增25926个。
临期店一度成为创投圈热门赛道,好特卖、嗨特购等在资本助力下,一路狂奔。盒马、人人乐、家家悦、苏宁等商超也纷纷入局折扣店,想要分一杯羹。
2022年8月11日,北京,嗨特购临期食品便利店。
好特卖目前已经完成5轮融资,门店超过500家,覆盖上海、北京、南京等10多个城市,预计今年将快速增长;嗨特购目前已完成4轮融资,拥有超过200家门店;盒马奥莱在上海加快拓店速度,并计划在每一个村镇建设奥莱店或盒马邻里。
目前形成规模的临期食品店也开始被商业地产“拉拢”。久谦中台的专家纪要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好特卖、嗨特购、奥特乐都与万达进行了战略合作,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可为第四代万达广场补充必需的业态。
目前来看,临期店赛道远没到“天花板”。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2022年临期食品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达337亿元,2023年可达35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401亿元,临期经济或将变成一个全新行业风口。
源源不断的廉价临期食品,是临期店的“金字招牌”,但临期店们的胃口却不止于临期经济。在初期依靠临期食品引流后,临期店们纷纷减少临期产品,将其控制在20%-30%左右,转而售卖低价格、高毛利的美妆、日化、潮玩、玩具等产品,获得收益。
盒马奥莱则在承载盒马鲜生的尾货,以折扣方式出售临期食品的同时,配置了多种热门全价货品,例如零食、米面粮油、冻品、自有品牌产品等。
“在临期食品特卖店买东西,你会觉得自己的钱是钱。”
临期食品销售在国外早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比如美国、英国、新西兰等的部分食品除会标注保质期外,还会加上最佳口味时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等内容,若食品过了最佳食用期但还不到保质期,商家就开始打折出售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已将临期食品纳入救济机制中,让食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日本在线购物网站清货网(Kuradashi)专门出售临期食品等特价商品,其中部分商品打半价甚至一折。据清货网介绍,网站上线7年半以来,累计减少约1.2万吨食品浪费。负责网站运营事务的筑地雄峰说:“我们希望让用户能够享受购物的乐趣,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
艾媒咨询报告指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画像为居住在一二线及新一线城市、收入在一万元及以下的19至35岁青年。
1块钱1瓶的元气森林气泡水、2块钱1盒的百醇饼干、7块钱1支的钟薛高……“在临期食品特卖店买东西,你会觉得自己的钱是钱。”马小姐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现如今的临期食品特卖已经不是年轻人淘零食的专属,还成了家庭囤积零食及米面粮油储备的“折扣仓库”。年轻人热衷于购买临期食品并不是因为变穷了,而是更倾向于在消费的性价比和自我诉求的满足上寻找一个最优解。
好特卖联合创始人张宁表示,好特卖的大部分商品并不是刚需品。很多消费者在跨进好特卖店门的那一刻并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而由于消费者有猎奇心态,试错成本又低,并且可能今天有的商品明天就没有了,因而一些传统超商卖不动的,味道特别奇怪的饮料等在好特卖卖得好。
这类情绪型消费给予临期店的机会点在于,当一些大品牌跨品类做新产品却不被广泛接受时,在临期店可能因较低试错成本有了被接受的可能,而这是传统渠道很难做到的。
打折购买临期食品如何让安全“不打折”
购买临期食品需注意哪些?专家提醒:
一是查看食品包装,确保无破损、无涨袋、漏气等现象。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如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举报此类违法行为。
二是留意贮存条件。注意临期食品须放在标签要求的条件下贮存。若发现需要冷藏或冷冻的临期食品置于常温下,则不要购买。
三是按需适量购买。不要因为折扣和低价大量购买临期食品,以免食品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购买后应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食用时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或出现异味、口感异常时,切勿食用。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