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资料图)
老师的教育随笔小班篇一
班里有个小男孩叫子健,最开始的两天因为生病一直没来。他第一天来园的时候虽然没有哭闹,但是不爱说话。我心里特别着急,据我观察,发现他只看奥特曼。于是,我主动和他聊奥特曼,他“嗯吱”着使劲推开我,甚至把书合上表示抗议,我只好不去打扰他,离开并远远地看着他,心想:适应快的孩子已经开始结交伙伴并愉快地交谈,他却没有什么过多的表情,一个3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这样下去,对他的成长会很不利。
尽管屡次遭到拒绝,但奥特曼是我发现唯一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我还是想以此为突破口和他沟通,结果这招儿对他似乎丝毫没用。而且在来园的这几天里,他也从不吃幼儿园里的东西。我们把吃的端到他面前,一边劝解着一边喂,他也无动于衷,甚至那天他还不耐烦地伸手打了我。当时我的头“轰”地一下蒙了,他怎么可以打我?我是多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四个,围成一个圆圈陪着他,可他居然伸手打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
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可就是会有这样的小孩,因为他还是个3岁的孩子。园里的领导和前辈们早就说过,小班刚开学的时候有孩子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不能轻易放弃,不,是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谁爱孩子,孩子最终就会爱上他,对这点我毫不怀疑。
那天午饭时,别的小朋友都去洗手吃饭了,只有子健坐在座位上不动,直到别的小朋友去午睡了,他的饭还是一口都没动。何老师在睡眠室看午睡,张老师去送餐车,我就在活动室陪着他。“宝贝,你饿不饿?”我找了小椅子坐在他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哼!”他推开我的手还白了我一眼。“那你渴不渴?”他又白了我一眼。“坐了半天你累了吧,要不我们去里边休息一下。你还记得么,那里有一张贴了你照片的小床?”我一连串的问话他都不予回答,“咳咳”地咳嗽起来。“我们去喝点水吧,让小嗓子舒服舒服,我知道你前两天生病了。”可能是我这“生病”二字提醒了他,他“哇”地哭了起来,迅速地站起来朝门口跑去。我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追过去,一把抱住了他。他终于爆发了,“哇哇”地哭喊着: “放开我,我要回家。”里面的小朋友还在睡觉,我抱住他说:“别喊我就放开你。”他可能也是压抑了太久,抽出手朝我脸上就是一下,我怕他挣脱就抱得更紧了。突然“哗”的.一声,我发现他尿裤了,他看到自己尿裤哭得更凶了。
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不交流,现在还尿了裤子,我想他一定非常恐慌吧,这一刻他“哇哇”的哭声是在释放他心里的压力啊。真好,他终于释放出来了,哭吧,孩子,把你的痛苦、你的压抑都哭出来吧,在幼儿园里,有爱你的老师陪着你。“宝贝,别着急,尿吧,都尿了,还有没有?老师不说你。”听了这话,他的情绪反而转好,我拉着他的手,看着尿液一点点浸湿他的裤子,从上到下。等他尿完我摸摸他的头说:“宝贝,没事儿,不哭,老师帮你。妈妈是不是还给你拿了别的裤子?”他点点头木木地站在那。我给他脱了鞋,脱下湿嗒嗒的裤子和袜子,把他抱到小凳子上,找来他的裤子,说:“来,让老师摸摸小腿湿不湿。”“不湿……”我惊奇地看着他,哪怕只有两个字,他开始和我交流了,我的心激灵一下,也许这就是个机会,以后他会对我敞开一扇通往他心里的小门。我就像手里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边给他穿裤子边和他说话:“子健,平时你尿裤子是不是只有妈妈给你换,而且不说你啊?”“嗯。”他小眼睛看着我又说了一个字。虽然我帮他换着脏衣服,但心里却一点点地乐开了花,他又理我了。“那老师也像妈妈一样不说你,也给你换衣服,过会儿还帮你把脏衣服洗了,把你弄脏的地墩了好不好?”“好。”他点点头。“那老师是不是像妈妈一样好,你是不是像听妈妈话一样听老师话啊?”“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实话,当时我高兴地都要笑出声来。成功了,我成功了,他愿意了,愿意在爱的护航下为我打开通向他心里的那扇门了。这么多天的等待,这么多天的努力,这么多天的坚持,就是为了这一刻,为了他把心、把信任、把自己交给我的这一刻。
为子健换好衣服,我带他去洗了手,拿出给他留的小花卷说:“宝贝,我知道你饿了,这个小花卷可好吃了,你快尝尝吧。”我假装吃了一口“真好吃”,他也拿起一个“真好吃”。就这样,他吃光了餐盘里所有的菜,还一连吃了3个小花卷。从早上到中午滴水未喝、滴米未进,还心事重重无法表达的孩子,终于在这一刻脱下了他心中防御的铠甲。我一边收拾,一边看着他吃,心里一点也不觉得脏,一点也不觉得累,一点也不觉得饿,反而满满的除了幸福就是幸福。
作为一名非专业新教师,短短的半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和控制不了的局面。我有过努力,也有过灰心,可最终我还是坚持住了,用爱收获了爱。在幼教路上,我才刚刚踏出小小的一步,但我相信,只要本着对孩子有爱心,对工作有细心,对家长有诚心,将来一定会在这个岗位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老师的教育随笔小班篇二
有次下午的游戏时间,孩子们开心地来到户外,自主选择运动器械进行游戏,有的孩子选择了“好玩的圈”,有的小朋友选择拍皮球,还有的小朋友选择大型玩具。这时只见大班王老师跑来说:“杜老师,我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小男生在倒着滑滑梯,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跟他学。”我看到之后,立马过去进行制止,说道:“小黄(化名),不可以这样滑,如果你再这样滑滑梯,那么我就取消你玩滑梯的资格。”小黄从刚才的神气活现变得愁眉不展,改变了姿势,正着身体滑下来。下来后,嘴巴嘟囔着:“真没劲。”很快,这个小插曲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逐渐烟消云散,但刚刚小黄的那句“真没劲”却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能消散。
为什么孩子喜欢不按安全的规则进行游戏呢?是不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游戏了呢?随着他们的成长,孩子们对滑梯的喜爱一如既往,但是总爱变着不同花样进行游戏,有些在老师们的眼中却是很危险的.游戏,我们会即刻制止。为了了解孩子们喜欢倒着滑滑梯的原因,我决定走进孩子,聆听他们的心声。通过一次饭后散步谈话,我发现他们对于一直以来排好队按次序滑滑梯的做法感到厌倦。那么孩子们感兴趣的倒着滑滑梯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尝试一下呢?在安全与挑战之间,我该如何选择呢?不言而喻,倒着滑滑梯相比,对于中班的孩子也更具挑战性,而且倒着滑滑梯对孩子们的动作技能要求更高,由此带给孩子们成功挑战也更为强烈。思前想后,我觉得与其让孩子“偷偷”玩,不如光明正大的体验一次倒着滑的乐趣。
于是,我利用一次户外活动,开展了一次“倒溜滑梯”的游戏活动。游戏前,我也和班级另两名老师仔细检查了滑梯口的每个角落,确保孩子们在游戏时的安全性。当然我也让孩子们先制订好一点的游戏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让他们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了此项游戏。其实我也想过,孩子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大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对孩子加以限制,其实,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时只要我们稍稍放手,孩子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孩子在自己制订好的规则里进行游戏,反而比以前自主、有序,还有一些孩子还探索了几个不同的滑梯方法,我这次没有干预,只是在一旁保护着并观察着,孩子们在自主的花样游戏中,也得到了更多更大的运动量锻炼。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相比于千篇一律的游戏,孩子们似乎更愿意尝试一些带有不确定、冒险性的游戏,而往往这些因素也刺激了幼儿进行探索、征服等欲望。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应该是懂得幼儿的人,是一个会在旁边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人。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着手,支撑孩子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建构新的经验。教师应相信孩子、顺应孩子,创设支持孩子游戏的环境,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老师的教育随笔小班篇三
昨天上午,天气实在很闷热,一阵急剧的雷鸣电闪打破了天空的沉寂,一场好大的雷雨冲掉了多日来的高温和沉闷。啊,好清爽!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开心地谈论着外面下雨的事情。
由于下雨阴天,教室里光线太暗,本来教室里是亮着电灯的,可是一阵激烈的雷电停电了,教室里忽然暗了下来,孩子们开始乱了起来。当我稳定好孩子们想和他们继续讨论刚才的话题的时候,忽然,教室的角落里传来一阵细微的哭声。
“老师妈妈,王艺皓哭了。”不知是谁喊了起来。
我赶紧过去一看,只见王艺皓正满头大汗的蜷缩在桌子下面双手抱着肩膀,哭声就是从他这里传来的。见我走来,平时很调皮、很勇敢的王艺皓一下子扑在我的怀里“哇”的一声放声大哭起来:“老师妈妈,我害怕!”
“好孩子,快点告诉老师,发生什么事了?”
“我害怕打雷,妈妈说如果我不听话就会打雷。”王艺皓一边哭一边说:“今天早上我还惹妈妈生气了呢。呜呜呜······”
听到这里,我惊呆了:家长怎能这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怎能用恐吓的办法?好不容易哄好了吓得瑟瑟发抖的艺皓后,我抱着他,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有关雷电方面的科学知识。我告诉他们电闪雷鸣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天空中的云有不同电荷的原因,互相靠近时而产生的强烈的.极电现象。同时给孩子们讲了有关雷雨天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遇到雷雨天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不要在高墙下、大树下躲雨;不要看电视玩电脑,不要打电话;不要拿容易导电的物品(如铁锹、金属杆雨伞);也不要靠近门窗、自来水管、暖气管等等。
下午离园的时间,我特意找王艺皓的妈妈谈了这件事情,并告诉他孩子再不听话,也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教育”、恐吓孩子,这样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
听了我的话,王艺皓的妈妈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实我也不是有心的,只是艺皓太调皮,太不听话了,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看着被孩子“折磨”的一脸无奈的艺皓妈妈,我把一本叫做《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的书借给了她,并让她抽时间好好看看。
送走了艺皓和他妈妈,我想了很多,平时我们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忽视了有关这方面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今后自己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