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乡村书画家肖青社在集市上摆摊,书写新春对联。 赵艺璇 摄

“带鱼便宜卖,最后一天不要错过!”“土猪肉今天特价了啊!”腊月二十九,在结束了年前最后一场大集之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高村的景华市场依旧热闹。金黄的砂糖橘堆满了三轮车后厢,大块的猪头肉被齐齐地摆在案板上,卖糖果坚果的摊位前站着走不动路的小女孩……商户的吆喝声混杂在人群与车流中,构成了中原乡村地道的年味儿。

与周遭的嘈杂拥挤不同,在一处红红火火的对联摊上,62岁的肖青社正在气定神闲地看着自己刚写好的对联,像在欣赏一件稀有的艺术品。老肖是李楼镇楼村人,今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在这里摆摊卖对联,上午这一会儿时间,就已经写完了6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顾客在肖青社的摊位前选购对联。 赵艺璇 摄

“好字!”听到顾客的夸赞,老肖满脸自豪。“我写‘对子’并不在意赚钱多少,春节就是图个热闹,乡亲们满意了,我自己也开心!”在景华市场上写了五六个春节,老肖收获了很多老顾客,有的早早就预约好了定制对联。在肖青社的工作台上,一个布满密密麻麻文字的小本子总能引起顾客注意,这是他精心准备的“对联库”。每年到了11月,老肖就开始在家琢磨更新对联内容,给商户的和给普通居民的要分开,每副的用词用语不能重叠,只为了把最好的吉祥话送给父老乡亲。

能写出一手好字的肖青社,当然也不是一时兴起的业余选手。“我从1981年就开始写毛笔字、画国画了!那时候流行画老虎,现在更喜欢画咱们的洛阳牡丹。”说起自己热爱的书画艺术,老肖神情飞扬。如今,他在自己家里成立了书画工作室,在练习创作之余,也会给小朋友们上国画启蒙课。肖青社的儿子最近几年也从外地回到家乡,跟父亲学起了画画,开了一家书画装裱店。父子俩构成了一条小小的“产业链”,用兴趣爱好追求红火生活。

顾客在等待肖青社写“酉”字,祈福新春五谷丰登。 赵艺璇 摄

“叔!给我写五个‘酉’字,我回家贴到水缸面缸上!”王师傅在附近经营着一家卤肉店,趁着生意的空档溜了出来,打断了老肖的回忆。“我本来在网上买了对联,但还是想让肖叔写几个大字,不然总觉得少点啥。”虽然在十几年前就离开山东老家定居洛阳,但王师傅还保留着家乡过年“贴倒酉”的习俗,祈祷来年“越倒越有”、五谷丰登。

尽管如今印刷的对联和福字花样繁多、省事方便,但农村仍有很多人眷恋笔墨造就的书法作品。对于农家人来说,大门、影壁、院墙、厨灶要贴的春联都各有讲究,只有手写字帖才能承载这份厚重的文化意涵。“墨字比金粉字卖得更好,这是咱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老肖说道。

临近中午,肖青社的对联摊又迎来了两位客人,要买一副最大号的对联贴在自家院门上。老肖铺平大红色的宣纸,用毛笔尖蘸一点金粉,下笔干脆利落,7个大字一气呵成,又一份对未来的期盼落在了纸上,又一份红火的对联将迎来新年的春风。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赵艺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