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一堆人围在小水窖旁干什么呢?
走近一看,撒兴林一边鼓捣着烟田旁的水管,一边拿着手机控制管道开关,正向旁边的烟农展示一边说:“你们瞧!这种智能水管,使田间用水精确化,通过手机进行控制,带动排水阀门的升降,控制电机的启闭,只要我点开启,水就自然来了,只要我点关闭,水就慢慢停了。”
图为撒兴林在查看总阀开关。
撒兴林的60多亩烟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小龙洞乡曹家地,那里地势陡峭、海拔高,每年烟苗移栽的时候,都得靠拖拉机拉水,费力费时又费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撒兴林一直都在想办法。
“靠天吃饭不行滴,还是要靠自己呢。”撒兴林说道,“我就在自家门前挖抗旱塘,把段家石桥水库的水引到抗旱塘,再把抗旱塘中的水通过管道的连接引到小水窖中,全自动控制水流量,可以及时蓄满七个小水窖,即用即开。”
这一引水的小小改变,却让烟苗移栽有了大改变。今年,撒兴林的烟地里相比去年少用十余个工人,每亩地用水只需一元钱,合计亩均能省160多元。
“这种高科技方便多了,以前都是在电视上才能看见,赶上潮流了,没想到我们都跟着享福了。”小龙洞村十社的撒兰明憨憨的笑着说道,“我们都是拿着水管从他家水窖中抽水直接用的,他说乡里乡亲的,都知根知底,有什么困难直接说、直接帮忙,搭把手么多赚点钱,一起过好日子。”
撒兴林一家有水,让小龙洞村13户烟农享受“特殊待遇”,让400多亩的烟田“及时解渴”。
从“会种烟”到“慧种烟”,从“一家有水”到“家家有水”,撒兴林成功地用“智能水管”灌溉了“一方土地”,让移栽用水不再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年来,昭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科技兴烟”为风向标,从了解眼前的生产困难到烟农群众的民生小问题,大力推行减工降本,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育出不少像撒兴林这样的烟农,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鼓起了腰包。
作者:方丽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