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汇聚,着力锻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有担当的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以推进“乡村人才”的现代化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锻造一线“排头兵”

“哞……哞……”走进五原县胜丰镇陈伟程养殖基地门口,远远地传来一阵阵悠长的牛叫声,在拥挤的护栏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正悠闲自在地吃着饲料。而两年以前,陈伟程还因自然灾害影响种地入不敷出,只能靠着二十几只羊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让陈伟程感到压力很大。金融干部王保平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送“贷”,帮助解决了资金难题,鼓励他继续养殖。


(资料图)

“多亏了金融干部的帮助,我通过贷款购买了几十只羊和牛,收入越来越好,日子也有了起色。现在我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啦!”陈伟程说。

为了锻造堪当排头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五原县选派54名金融人才进村进组,建立健全金融网格117个,举办专家人才培训班、龙头企业观摩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综合素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储备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才”。同时建立乡镇领导班子与党员创业户结对制度,培育“党员创业基地”,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集约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数字农业,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更加充盈。

下好引智“先手棋”

在塔尔湖镇联丰村种植户武龙的大棚里,头茬白梨脆下架后,二茬玉米长势喜人。

“原来种大棚全靠自己摸索,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只能种一茬,收成也就一份。自从有了专家指导栽种和管护的时间技巧,从一茬到二茬苗子,全过程就讲究两字‘科学’!”据种植户武龙介绍,五原县与自治区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有效解决了设施蔬菜土传病害问题,改善土壤生态系统,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今年,他有两个大棚里就使用了这项技术,这两个大棚白梨脆的产量和品质都要高于其他大棚,“明年我30个大棚都用这个技术”。

五原县研究制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农村专业人才引育办法》等人才政策,提出“专项聘请+短期聘请+长期聘请”相结合的人才选聘机制,不断强化人才政策导向。目前,柔性引进国内外农科领军人才78名,推广应用新技术41项,不仅推动解决了优质种羊繁育、葵花种子研发、黄柿子品种改良、“灯笼红”香瓜提纯复壮等一大批技术难题,还通过专家带专技、专技带本土,壮大了乡村科技人才队伍。

培育用好“土专家”

“其实防控白粉病可以不用药,它的关键就在于防风口。通过调整防风口大小可以控制棚内温度,最终就可以解决白粉病问题。这个方法可以让白梨脆香瓜一茬变三茬,大大增加产量。”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新丰村的现代化种植大棚里,“土专家”菅清元正在查看白梨脆香瓜长势,并给村民们讲解他总结出防控白粉病的经验。

菅清元所在的胜丰镇种植白梨脆的农户有很多,早年间由于不懂技术,辛苦一年收不到好果也挣不到钱,种植规模也有所减少。为了解决“缺乏技术”的症结,菅清元通过学习种植、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不断实践总结出很多实用的方法。他积极带领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帮助农户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菅清元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田秀才”“土专家”。

近年来,五原县围绕灯笼红、黄柿子等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深入摸排人才缺口和技术需求,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甄选推荐等方式,大力挖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新型职业农民、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土专家”“田秀才”,组建乡村振兴、农牧科技、卫生健康、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经济林业、社会工作、金融服务8支专家人才队伍,形成“8+N”人才服务基层体系,下沉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传经验、示范引领“传帮带”。截至目前,已分领域开展服务活动109场次,累计受众群众达1.2万余人次。

作者:何卓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