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河边步行道上的树木很多都已经枯死,要换一批”“文化礼堂里面太闷热,建议安装空调……”近日,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街道湖边村的“村民说事亭”内,老百姓你一言,我一句,对村里的大小事畅所欲言。村干部余素青则耐心倾听村民的问题诉求,逐一记录在本上。

湖边村是一个由原住村民和建德新安江、景宁滩坑等地移民的跨县、跨市“移民村”。面对“企业多、移民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发展困境,村党支部依托“村民说事亭”这一载体,实行“村民说事”机制,村企携手与周边5家企业党支部成立矛盾纠纷化解协会,实现村社治理“和气了”。如今,湖边村成功从矛盾频发的“移民村”摇身一变“全国民主法治村”,3年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件。

近年来,遂昌县深入弘扬践行“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结合新时期社会治理出现的新问题,推行以“支部作用发挥了、村社治理和气了、惠民服务暖心了、数字赋能便利了、强村富民持续了”为核心的新时代“民事村了”工作法,有效解决异地搬迁后群众融入难、服务难、增收难等突出问题,探索党建引领山区乡村治理新路径。

在距离遂昌县城112公里的西畈乡湖岱口村,“红色代办员”廖厚宝正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代送快递上门。“自从我们村通了快递后,孩子们就经常给我寄东西。”村民柴水英笑着说道,“这个猕猴桃又要麻烦你帮我拿去寄一下,是我女儿最爱吃的。”快递的一来一回间,是西畈乡依托“丽水山递”推行党员包干到户责任制、建立“浙西秘境”红色代办队伍的重要探索。

像廖厚宝这样奔跑在城乡的“红色代办员”还有很多,青年党员干部、志愿者主动担任“红色邮递员”“红色外卖员”,勤动脑筋、勤迈脚步让各式各样的服务在村里流动起来。在社区则实施“足印万家”专项行动,推动全县103名专职社工回归主职,用50%以上时间常态化进楼入户大走访大服务,及时排解搬迁群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惠民服务更暖心。

“前段时间参加了社区的技能培训,现在顺利找到了工作,一个月有3000多块钱。”说起这事,从金竹镇百胜村搬迁到腾龙社区的村民朱法新就很开心。就业是他从村里搬迁出来后最忧心的事情,如今他和妻子不仅在县城找到了工作,村里闲置的4亩土地也流转给了村集体,又增加了一笔不少的收入。

据介绍,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遂昌县不仅在搬迁安置社区开设“共富学堂”“共富工坊”助力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还积极发挥迁出地支部作用,落实搬迁户闲置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发展农业产业等事宜,真正推动搬出一批、富裕一批,做到强村富民更持续,不断夯实强村富民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前,遂昌县依托新时代“民事村了”工作法,涌现出了一批如云峰街道“村民说事”、大柘镇“垄上谈”、西畈乡“红色代办队伍”等基层治理特色做法,不断丰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效内涵。该工作法推行以来,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诉求210余个,搬迁群众满意度测评率达98.6%,吸纳社区剩余劳动力2300余人,提供2000余个就业扶贫专岗。2022年,遂昌实现平安县创建“十八连冠”,获全省首批县(市、区)“二星平安金鼎”,连续5年成功创建省“无信访积案县”。

作者:邱秀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