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海》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心理专家表示——(引题)


(资料图)

无论何时 不要放弃爱你自己(主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动画电影《深海》正在热映,影片赋予大海无比绚烂的颜色,与抑郁症小女孩参宿的内心灰暗形成强烈反差。很多网友看完电影泪流满面,他们说自己跟参宿一样是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里到处碰壁,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

面对被热议的抑郁症话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请教了颜色心理学专家以及心身医学科专家,他们表示,希望外界能放下成见,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内向,情绪不好,多笑笑自然就会好起来”,父母更应善于变通,帮助孩子摆脱“错都在我”的心态。

缺少家庭之爱 女主角滑向暗淡

《深海》的主角小女孩参宿,生活在爸爸再婚的家庭里,她很想念妈妈,妈妈却鲜少回复她消息,这让她一度以为“我不够好”。

参宿在新家中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爸爸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关注点在新家庭,甚至忘了参宿的生日,但当天却特地给儿子举办了入学庆祝活动。参宿一边强颜欢笑参加家庭聚会,一边想编辑短信给妈妈,但始终没有发出,因为担心妈妈的再次冷落。

参宿一直穿着妈妈留下的红卫衣,不肯脱下,在学校也很孤僻不合群,爸爸带她去医院做检查,医生给出的检查结果是抑郁症。后来,跟新家庭一起出游,爸爸眼里只有儿子,甚至忘记家庭合影时要喊上参宿一起……

这一件件“小事”让长期生活在暗淡之中的参宿最终跳入了深海之中。这些场景的描述都为电影的主题——原生家庭缺爱,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做铺垫。

《深海》会引起热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影片中极致绚烂的梦和极度压抑的现实交织推动,大量摇晃感强烈的镜头,以及扭曲变形的物体和世界,单薄的参宿在奇幻场景里快速穿梭,她找不到太明确的方向。

这一切并非炫技,《深海》试图通过这样的画面来具象描绘出抑郁症患者内心的痛苦。

关于影片采用如此高饱和的色彩,从事颜色心理学研究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张腾霄告诉记者,斑斓画面与抑郁症患者灰暗的内心形成对比,小女孩参宿的梦境与现实也形成强烈反差,是一种艺术处理,从画面的角度来为揭示电影主题实现支撑:现实越压抑,自己建筑的梦境就会越奇幻。

另外,张腾霄也表示,在心理学上,梦里发生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现实依据,也没有什么逻辑性,但是梦里体验到的情绪一般是现实中经历的。电影中,梦境色彩和现实情绪形成反差,增强了情感共鸣,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祝福主人公好起来的心愿吧。

父母关系不和谐容易导致青少年抑郁 “多笑笑,自然就会好”是成见

那么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一般是受到了哪些影响呢?记者请教了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英辉。

李英辉告诉记者,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从临床来看,家庭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比如,有些家长只在意孩子的成绩,而忽视或无视他的情感需求。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常常给予责骂和贬低。日常只表达对孩子好成绩的要求,而没有情感倾注。

还有些父母的关系不和谐,总是吵架,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常常会有身体反应,“一般来说,上学期间的早上最为明显,他们大多会显示为肚子疼、头疼,甚至呕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表现更为突出。”李英辉告诉记者,这是孩子在竭力用身体给父母发送信号,父母应该引起注意,“因为生病时,父母才会目标一致地关心他,紧张的家庭关系能得到暂时缓和,所以他们会用生病来引起关注。”

另外,有些控制欲较强的家庭成员,也会让孩子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李英辉说,这类家庭里,有些成员一般事业或学业比较成功,会将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孩子,但这反而会让孩子出现自卑、抑郁和焦虑情绪。

李英辉告诉记者,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给他们做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做父母的工作,一般来讲,善于变通的父母,其孩子的治疗预后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另外,电影《深海》中,爸爸面对确诊为抑郁症的参宿说“你要多笑笑,自然就会好了”。

对于这样的成见,李英辉无奈地表示,其实抑郁症患者是笑不出来的,就算笑了,也是伪装的,他们需要得到关注,而不是单纯的行为改变。

李英辉告诉记者,抑郁症也是病,其他生病如感冒发烧,都会得到家庭的关注和照顾,抑郁症也同样需要。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提高一个人的心理能量的来源之一。对青少年来说,这个重要来源是原生家庭。

“他们是悲观的,就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他们容易自我否定,眼里的世界是灰色的。”李英辉告诉记者,来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会将病房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并且把房间的灯也调得很暗,他们不想见光,只想把自己封闭包裹起来,而等到病情好转了,他们就会主动打开窗帘。

要“看到”孩子 并给予关注和陪伴

片尾彩蛋显示,参宿最终摆脱了抑郁症,她的救命恩人南河帮助她解开了自己的心结,她得以直面自己的人生。而爸爸和新家庭也增加了对参宿的照顾,她渐渐融入了家庭,让生活变得积极。

李英辉告诉记者,抑郁症患者的内心跟参宿一样,是渴望治愈的。从心理医生角度出发,她建议,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准确地给予关注和陪伴。

一个家庭或许会遇到很多状况,包括吵架、离异,如果不可避免的话,父母应积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因为很多孩子会将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内疚等情绪,父母应主动跟孩子澄清事实,并表达孩子不需要为此负责,以此降低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另外,李英辉也从青少年推及到成年人,“我们改变不了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面对生活的态度。想要走出心灵的创伤,我们需要足够的心理能量,其中最根本的来源是自我救赎。对成年人来说,会产生各种情绪,要学习接纳自己有情绪,让情绪发生,让情绪流动,然后快速地让情绪翻篇。”

或许我们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世界仿佛是灰暗的,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要放弃爱你自己,哪怕坠入孤独,也请相信,你终能找到照亮自己的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