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湖北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
中新网武汉11月18日电(梁婷 王昱峰 鲁黎)湖北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会近日公布了该遗址多项考古成果。该考古发掘是近年来湖北地区一项重要的田野考古工作成果,也是全国宗教考古与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五龙宫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始建于唐代,明永乐年间大兴,清代之后逐渐衰败,成为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皇家与道家宫观的两个关键特点。
配合五龙宫文物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五龙宫中区南厢房以及南区进行整体揭露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0座及水池两处,出土文物约1000余件。
目前,初步统计出土遗物计有陶、瓷、铜、铁、木、骨、石、琉璃8大类。除大量的勾头、滴水、板瓦、筒瓦、脊兽、脊筒等陶质和琉璃质建筑构件外,还有碗、盘、杯、碟、铜钱、砚台、烛台、镰刀、发簪等生活用器,另有少量的真武像、灵官像、水简、碑刻等宗教用器;遗物年代最早为汉(遗址解剖,建筑垫土内发现有汉砖),偶见宋(金),多为明清,延续至民国。部分瓷器、钱币等可当标准器断代,已形成一个可靠的年代序列。
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水池底部的三组浮雕——五龙浮雕、龟蛇浮雕、火纹及玉兔捣药浮雕(寓意日月),年代上限可至北宋,是湖北省内已知最早的宗教祭祀场所。
为深化武当山文化遗产内涵价值认识,发掘期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学、文献学的研究基础上,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开展古建筑学研究,与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开展建筑和造像材料的研究,与四川大学开展宗教学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专家们认为,五龙宫遗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化,是湖北省内迄今为止发掘等级最高、遗迹保存最丰富的道教宫观遗址。发掘的遗址规模宏大,又融于山水,为中国明代道教宫观建筑布局和官式建筑工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