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给电影“餐桌”加点开胃小菜

这个国庆假期你去看电影了吗?如果关注电影市场就会发现,今年国庆档主旋律类型的电影似乎更为集中:《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主旋律更加彰显,正能量更加充沛。

从内容方面看,硬气、聚气、提气构成了今年国庆档影片的主基调。主旋律影片更契合国庆观影氛围,是国庆档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万里归途》是继《战狼2》《红海行动》之后的又一次“中国式撤侨”;《平凡英雄》则是继《中国机长》之后的又一次“极限救援”;《钢铁意志》聚焦共和国第一代钢铁工人,是继《我和我的父辈》之后又一部致敬先辈的作品……不可否认,这两年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票房与口碑实现双丰收,这背后是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是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创新高度。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元化的,单一类型的影片并不能满足整个市场。比如,喜剧、亲情、现实等类型的优秀影片还不够多,反映出电影市场供给侧还不够丰富。

从创作端看,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存在影片种类少、类型重复、创新乏力等问题。如果把电影市场比作餐桌,老百姓既需要主菜大餐,也喜欢开胃小菜。与主流商业大片能最大限度调动最广泛人群观影诉求不同,那些小众题材、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前卫的镜头语言往往能丰富观影体验,进而带动观众观影频次。

从放映端看,在以商业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体系中,大片往往会获得大规模排片,而大多数中小成本的电影,特别是一些文艺片、纪录片却面临放映空间狭小的窘境。院线排片垄断化、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电影市场发展,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创作端畏首畏尾,不敢创新。

我国银幕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8万多块大银幕足够容得下类型更丰富的电影。当前电影市场主要依赖年轻人支撑消费。实际上,基数庞大的中老年、儿童等人群也需要精神文化消费。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今后影院经营乃至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随着电影类型不断丰富,电影放映端也需要不断创新,拓展诸如文艺院线、资深影迷院线、儿童院线、夕阳红院线等,为百花齐放的电影市场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中国故事丰富多彩,内容创作可以瞄准多个赛道。近两年,小众题材《人生大事》《扬名立万》不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的票房黑马吗?电影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这个目标并不遥远。电影产业只要围绕观众需求进行差异化布局,大力发展题材、风格、类型均衡,丰富多样的电影生产,就一定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