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京派内画代表性传承人高东升(引题) 

“反手”描摹 壶里乾坤(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陈雪柠

要在不足巴掌大的内壁画下江山美景、描摹人物肖像,难度可想而知——这才让鼻烟壶有了“鬼画壶”的诨名。如今,内画技艺已不再神秘,但由于难度大、出活慢,愿意学习并坚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

“能沉下心来,就能体会到成就感。”从艺40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京派内画第四代传承人高东升仍乐在其中。他曾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绘制内画肖像,也曾在鼻烟壶里“装”下北宋汴京的繁华街市。近几年,他还在北京工美高级技校任教,把自己宝贵的内画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最安静”车间里踏实学艺

一手持壶,一手执笔,高东升坐在桌前凝神作画,旁观者如不仔细留意,可能都察觉不到他笔尖的细微动作。“画一只小猫,外画肯定是先画猫再画胡子,但是内画就要反过来,先画了胡子才能画猫。因为看画的人是从外面看,所以层次反过来,才能有外画的效果。”何谓“内画”,高东升一语道出其中玄妙。

40年来,他就是这样静静地独坐描摹,不觉时间倏忽而过。

“有的时候会突然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好像回到了当时的内画车间。”回忆起19岁时初学内画,很多场景仍如在眼前。1983年,高东升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厂,本想学习玉雕、牙雕技艺的他,偶然间看到了内画鼻烟壶。“在整个厂子里,只有内画组永远是最安静的。没有机器的声音,就是一支笔、一枚壶,大家埋头练手艺。”不久,赶上内画组“扩招”,高东升立马报名。经过对素描、书法等多门基本功的综合考核,高东升在200多个报名者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顺利考入,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守本的徒弟。

在高东升眼中,那是内画行业最好的时期。“你就踏踏实实地跟着师父学,其他都不用考虑。”凭借年少时的绘画功底和日复一日的练习,高东升用3个月左右就基本掌握了内画技巧,半年即可画出复杂图案,这是很多人数年也做不到的事。他用“焦、浓、重、淡、清”5种墨色的细微变化绘制出霍元甲肖像,不仅让师父伸出了大拇指,也让定制作品的霍元甲后人十分满意。

眼力心力定力缺一不可

学内画,面对的第一道难关就是笔。

“我的画笔都是自己做的。”在高东升的案头,记者看到了一根根样式“古怪”的画笔。这些画笔只有毛衣针粗细,由竹签削成,末端弯出一个大约90度的弧度,然后把毛笔笔头中粗糙的毛去掉,挑出好的粘在竹签上。这些弯曲的笔头如同鸟喙,显得颇为尖细锋利。有的用来勾线,有的用来题字,有的画弧形……用途不同,画笔的长短粗细曲度也各有不同。

高东升笑着说,刚开始学内画时,自己连画个直线都费劲儿,手拿着笔一直哆嗦。“唯一的窍门就是要坐得住。”在他看来,内画技艺需要眼力、心力和定力,缺一不可。“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要有悟性,也要有细心和耐心,反复苦练,没有捷径。”

他用一套八件的内画鼻烟壶呈现出《清明上河图》,在壶内方寸之间绘制远郊、舟桥、城楼、市集及各色人物。在传统白描技法下,800余个人物栩栩如生,170多棵树木蓊蓊郁郁,130多座城楼屋宇巍然屹立,景致层次感分明,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貌跃然于水晶壶内,更显清秀雅致。

既承袭了国画的精髓,又引用了西方油画技法,高东升不断推陈出新,把内画艺术提升到更高境界。以作品《泉》为例,画面描绘秋雨过后清泉在石间流过的幽静景色,显露出一种西方水彩般的质感,天然水晶的茶色则巧妙衬托出日落月出的氛围。

京派内画手艺人已不足10人

“北京的内画手艺人,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人,现在两只手就数得过来了。”多年来,高东升眼见着身边的师弟师妹陆续转行,一个个年轻人屁股还没坐热就匆匆离开。“我愿意教,但多数人不愿意学,或者说没人坚持。”言语之中尽是无奈。

高东升说,当看到旅游景点的所谓“内画鼻烟壶”多数粗制滥造,甚至连画都不画,只是将图案印刷或粘贴在内壁时,那是他最痛心的时刻。“曾经的‘鬼斧神工’如果最终以这样的面貌被大家所知,是我们的悲哀。”学艺以来,高东升始终坚持创作,并通过民间文艺家协会参加各种展览和活动,既是为作品觅知音,也是为艺术找市场。

近几年,与非遗技艺相关的展览展示逐渐多了起来,有的客人当场下订单,也有的私下定制,被内画鼻烟壶吸引的收藏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通过在北京工美高级技校的教学,高东升身边也有了心仪的徒弟。22岁的曾红威原在动漫专业,因为性格沉稳,改学内画。在班级里,虽然他晚来近1个月,但绘画基础较好,一上手表现就尤为突出,几节课下来便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后,他留在高东升工作室,至今已有3年。

“还是年轻人眼力好啊,我现在得靠着强光,不能再在晚上画了。”打开台灯,在光线的辅助下,高东升拿起画笔,继续未完成的作品。这枚融入内画元素的串珠,将成为腕间古朴雅致的装饰。

窗外风起,树叶窸窣,显得屋内更静。一人一壶一笔,此中真意,欲辨忘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