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保下来”到“活起来”,千年古厝重焕光彩
(相关资料图)
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在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现场,常年可见一位古稀老人在耐心地做技术指导。
他就是古建筑专家陈木霖。十多年来,他参与了福建省福州市十多处古厝的修护工作,见证了福州古厝重焕光彩。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就坐落在古城中心。
三坊七巷起源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仍保存着200余座古建筑,享有“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为保护好传统街区和古建筑,福州持续开展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
陈木霖第一次参与古厝修复,就来到了三坊七巷里的水榭戏台。
彼时,古建筑修复人才匮乏,时任三明市正顺庙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陈木霖被派到福州担任技术指导,开启了他修缮古厝的职业生涯。
陈木霖回忆,水榭戏台所在地在修复前是一家拉链工厂,为扩大生产空间和便利生产活动,整座建筑多处地方被改造。陈木霖急在心头。在修复过程中,他要求工匠努力做到“修旧如旧”,恢复水榭戏台昔日样貌。
“我经常让一些年轻工匠多打磨几遍木构件,以显出曲度,所以他们说我‘轴’,爱找茬。”陈木霖笑言,“我们修的是千年古厝,可不能‘忽悠’,他们听了,就没话回了。”
古厝修缮并非易事。有一次,他为了还原一个破损严重的构件,跑了六七个乡镇,才找到类似的原型。“古厝修复不能图方便,必须一丝不苟地还原历史,不能把错误的信息留给后代。”
如今,走进修复后的水榭戏台,宽敞明亮的庭院、飞翘的马鞍墙、各式各样的彩绘、栩栩如生的灰塑、巧夺天工的窗雕,让人仿佛回到明清时代。
近年来,陈木霖先后担任了三坊七巷15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技术指导,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成员。
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涛介绍,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以“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进行修复。截至2021年底,修复历史建筑近200处,项目累计投入50亿元。
除了三坊七巷,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2018年福州又启动了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统筹推进名城、街区、文物、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
古厝老街既要“保下来”,也要“活起来”。近年来,三坊七巷在做好古厝保护修复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可行之路,使古厝不断焕发新活力。
措施之一就是开放坊巷内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引入具有闽地文化特征或非遗主题的博物馆、文化场馆,吸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民间艺术业态入驻,举办传统民俗展示、体验活动,吸引各类特色店入驻。
软木画店铺“八闽珍品”的郭丽说,当地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对传统工艺行业经营情况的重视,给像她这样的软木画工艺传承人一个启示:要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创新元素,让其重放光彩。
如今的三坊七巷,已成为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窗口。游客纷至沓来,2015年以来连续七年游客年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
夏末秋初,夜幕降临,白天的热浪逐渐退却,如织的游人涌入三坊七巷。白墙黛瓦,古榕葱茏,红灯摇曳,让人流连忘返。
72岁的文化讲解志愿者陈永健说:“三坊七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片坊巷现在被保护修复得这么好,我要向更多游客传播它的历史和文化。”
(记者徐瑞青、邓倩倩、许林贵、李慧颖)
新华社福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