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画里画外谈雅集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资料图片)

昨晚,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李兰主讲“上博讲坛”第三季第十讲“画里画外谈雅集”,带观众看懂文物中的“雅集图”,走近古代文人的雅集故事。

纵观历史上的雅集题材画作,“竹林七贤”“兰亭修禊”以及“西园雅集”的“出镜率”尤其高。李兰表示:“这是文人画家构建‘精神家园’的素材,是对远古文士情怀的追忆和寄托。”

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卷就是《竹林七贤图》的残卷。晚明李士达的《竹林七贤图》卷更清晰地反映了画家的理想——作画时李士达已经67岁,他曾高中进士,却又因看透官场腐败而选择归隐,画中正是李士达向往的隐居生活。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曾多次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画家文徵明在得到其中一稿后补绘了一幅《兰亭雅集图》,合装成祝允明、文徵明《兰亭序书画》卷,体现出兰亭修禊对后世文人书画的深刻影响。清人《兰亭修禊图》卷则生动呈现了著名的“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游戏场景。

相传,宋英宗的驸马王诜邀请苏轼等十余位名士在自家府第举办雅集,参与雅集的李公麟绘有《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清代石涛的《西园雅集图》卷描绘的便是根据米芾记载想象的画面,文字与画中人物皆可一一对应,画上还有手抄的《西园雅集图记》,展现对先贤的致敬。

效仿兰亭、西园,后世的文人也爱举办雅集,并将现实生活通过绘画记录下来。

由元代名士顾瑛召集的玉山雅集,从杨维桢所作的题跋《玉山雅集图记》中即可发现,无论是雅集的形式,还是题跋的行文,都颇有“兰亭”的影子。杨维桢也在文中将此次雅集与兰亭雅集、西园雅集比较,称玉山雅集“清而不隘,华而不靡”。

明代吴伟《词林雅集图》卷,描绘的是金陵龙致仁赴浙江任佥事时,举办的一场22位文人的聚会。明代陈洪绶所作《雅集图》卷经考证当为应陶渻之请,纪念其祖父陶幼美生前交友而特别“定制”的,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文人雅集的重视。

清代,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的改变,雅集中出现了女性参与者。清代尤诏、汪恭《随园女弟子图》卷记录了1792年袁枚在西湖宝石山庄与一群前来学习诗歌的女弟子聚会的情形,题跋里详细记载了13位女子的姓名、家世,成为研究清代闺阁诗人与女性相关文化的珍贵史料。

研究、挖掘“雅集图”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希望大家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