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7日电(王逸飞)当“美丽的水中陆地”良渚古城与“高丘上的城邦”雅典卫城被拉近至同一个“平面”,这是中外文化互赏与东西文明交流再次打动人心的一刻。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地与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的代表首度开展交流对话。双方话什么,文明相遇有何看点,又为何值得关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成为全球认同的当下,这场独特的双“城”记带来了足够珍贵的思考和启示。
对话: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资料图】
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四周年的日子。这一天,由中国新闻社、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的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在杭州余杭举行,雅典卫城似“新朋友”,跨越万里与之首度对话。但向历史纵深望去,同为世界遗产的二者更像“老友”——2000多年前,中希两大文明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共同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奠基性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和希腊灿烂文明的集中体现,当下的良渚古城与雅典卫城“话”的是什么?
其一,是一致的“价值观”——从当下到未来,文化需要交流互鉴,文明贵在美美与共。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变局,不平等情况依然存在。一切都证明,我们必须捍卫人类,这一点只有通过文明的保护才能实现。”希腊前总统、雅典大学法学院教授Prokopios Pavlopoulos说,文化交流可以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它的根源更深,更能触及人心、促进人际交往。
作为东道主,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表示,良渚古城和雅典卫城都在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上下求索,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期待以中希文明对话为契机,让中国与希腊、余杭与雅典加强文化交流,互学互鉴,不断提升双方的文化事业合作水平。
其二,是不同文明从交流互鉴到“美美与共”的路径。
如借考古成果让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方面,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表示,要重视和洞悉国际传播语境,通过中外对话等形式,创新考古成果“阐释”方式,让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如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戏曲与古希腊戏剧亦是交流互鉴的绝佳载体。希腊原文化和体育部长、希腊著名戏剧家Lydia Koniordou和希腊戏剧专家、上海戏剧学院驻院专家罗彤均谈到河北梆子《美狄亚》这一案例。其服装、道具、造型源自中国戏曲,而故事源于希腊。这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希腊经典,又让西方观众看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相互赋予古老文明新的生命力。
其三,是共同阐释好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在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看来,文明是趋同的。在文明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更要关注、认识共性。不同文明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
希腊驻沪总领事Georgios Partheniou认为,良渚古城与雅典卫城都体现了城市文明的信仰体系和模式,也可构成对多维文化世界进行建设性比较分析和研究的基础。这为双方提供了对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更深入理解、交流和共享文化见解的独特益处。
看点:搭建桥梁 殊途同归
往来与对话搭建起交流的桥梁,而当文明与文明相遇,还有何种看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双“城”记的上演,让不同文明有了汲取对方所长,在经验借鉴中各自繁荣的机会。
“中国和希腊两国的文明都有很深的文化根系,希望能从两国文明渊源中看见彼此的绚烂。”踏上良渚古城遗址的土地,Lydia Koniordou说。
此次来到中国,多名希腊嘉宾实地参观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老虎山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等,了解中国在遗产保护上的实践与成果。
雅典科学院院士、雅典大学教授、德国考古学会通讯会员、雅典大学前副校长Konstantinos Bourazelis说,从考古学角度看,良渚古城与雅典卫城文明同属新石器时代,却延伸出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从遗址形态、水坝遗存以及器皿文物等可以看出,中国对历史及其遗产的珍重,这对后来者有更多积极的作用。
同样,希腊的经验也在中国进行着传播。在希腊文化和体育部的支持下,“凿刻与记忆—大理石技艺对雅典卫城古迹修复的贡献”摄影展正在杭州开展,展出雅典卫城遗产保护委员会和雅典卫城修复委员会收藏的102张珍贵档案照片,让国内业界看到了希腊大理石技师对卫城修复工程的贡献。
另一方面是双“城”记这一形式的创新,让东西方文明在未来拥有了携手发展的“无限想象空间”。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和文明瑰宝,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其实现在于长期与持久,而非朝夕之功。从当下看,良渚古城对话雅典卫城,是一次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的活动安排,但从未来考量,二者的纽带已经建立,两地的友谊已经结下,双“城”记有望探索出一种兼具长远性、稳定性、复制性的机制路径,在未来持续拓展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实践天地。
如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晓萍所说,“文明是互通的,无论种族、民族、价值信仰等等,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其更好地走向未来。”
让文明更好地走向未来,这条路上,东西方殊途同归。
未来:开放包容 命运相依
良渚古城对话雅典卫城,为什么值得关注?除去中希文明本身的魅力与光环外,更重要的,这是中国及越来越多国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态度表达和共识体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如今它们与世界不同文明同发展共繁荣,这是最好的证明——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当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仍时有所闻之时,中国于今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第一条就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持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上,中国亦一次次展示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如今,上述理念是中国各地推进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以杭州余杭为例,不久前当地代表团就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拜访,推动良渚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同时,加强国际文化领域合作。当地的径山茶宴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演化源头,近年,中日茶文化交流活动、“径山茶”第四届美美与共云茶会等在当地陆续举办,连接起20多个国家以茶为媒、文化互鉴。
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也是希腊嘉宾在“东方之约”中表达的美好愿望。
希腊前总统、雅典大学法学院教授Prokopios Pavlopoulos说,世界文明是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同时也被世界文明滋养着,一步步发展壮大。正是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促进了人类发展。“通过文化关系和合作,通过学术机构开展交流推动文明发展,我认为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准备。”
“希中两国文化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在于我们尊重传统和历史,以历史传承为傲。”在希腊著名设计师、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徽设计者、国际奥委会高级顾问、2022年北京冬奥会顾问Theodora Mantzari看来,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希腊与中国的人民都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了解共同的文化遗产、价值观和历史价值,通过合作、尊重和持续的文化交流,双方可以建设一个充满创新和友谊的未来。
100多年前,象征人类对团结、友谊、和平向往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古希腊源起。就在不久前,杭州亚运会的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采集。历史的“巧妙”安排,让中希文明在此刻又多了一份“情感”链接。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二者也将共同肩负起同一份使命,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促进人类文明的和合共生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