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甜蜜让人向往,却也有不少人为情所困,甚至在感情失败的时候寻死觅活,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我们常把过分投入爱情中的人戏称为“恋爱脑”,你或许会好奇——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恋爱脑”是一种正常现象吗?为什么分手会如此痛苦?以及,频繁的恋情失败会给人带来无法逆转的影响吗?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就与你聊聊“爱情”这件小事。

或许...人人都是“恋爱脑”

当我们“下头”的时候,回忆自己在爱情中的诸多表现,总觉得自己当时表现有些“恋爱脑”,因为自己当初的“愚蠢”行为而后悔不已。事实上,恋爱中的“失智”也是有脑科学的根据的。

2021年4月,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于《Nature》的一项研究从“遗忘”这一概念出发,以生物化学角度为“恋爱失智”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遗忘分为永久性的和暂时性的,能够帮助大脑管理记忆(因为记忆实在太多了)。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神经生物学机制会引起恋爱中的人产生短暂的遗忘。这是因为,在大脑中存在一个由多巴胺神经元介导的短暂遗忘的记忆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激活可能会造成一些记忆的暂时遗忘。而在恋爱中,我们会大量分泌多巴胺,一些记忆就被短暂抑制,让一些原本的常识判断变得模糊,理智出走。这为恋爱中的“智力下降”提供了解释。

不过,这些常识性的记忆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短时间内无法被检索。随着时间流逝,当它们能够重新被检索时,这部分被短暂抑制的记忆就随之恢复清晰了。当我们多巴胺分泌减少,从恋爱中“下头”,理智就会随着被抑制的记忆恢复而恢复。由此看来,爱情使人盲目是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恋爱脑”是每个人都难逃的“爱情陷阱”。

恋爱不仅伤心,更伤脑

除了“短期失智”,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情绪波动或许来源于分手。我们常说分手会伤心,但是从心理学研究表明,恋爱的失败最伤的不是心,而是脑。

伦敦大学学院Fitzgerald实验室2011年的研究中,脑神经科学家通过大脑扫描发现,人在沉迷爱情时兴奋的区域,和吸食海洛因时兴奋的区域是一致的。刚谈恋爱时就和刚吸毒一样,大脑的奖励神经被打开,反复释放快乐激素多巴胺,推动我们天天跟爱人黏在一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瘾。可在分手以后,大脑依然希望得到多巴胺的奖励,但现实条件却不再允许了,这就好比瘾君子没了毒品一样,大脑神经会激励你做各种傻事,比如拼命给前任打电话,酒吧买醉,甚至找一夜情。而且分手以后,大脑里控制疼痛的系统也被激活,能影响到心脏、消化和免疫系统,心痛的感觉,就是这么来的。由此可见,因为爱情寻死觅活只是大脑确实受到了“伤害”,是正常的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恢复,不必太过焦虑。

但是,如果失败的感情经历让你恐惧亲密关系,那就需要警惕了——你或许已经陷入了“依恋损伤”。“依恋损伤”(attachment injury)的概念源于Johnson等研究者20001年的婚姻家庭咨询的临床实践,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破坏、违背或达不到关系中的“预期”时,就会给另一方造成情感或心理上的创伤,此时“依恋损伤”就出现了。

依恋损伤给人带来的影响与伤害,并不像身体创伤一样会有一些“肉眼可见”的伤口,于是,那些未解的心结,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亲密关系,甚至在原有的关系结束之后,还持续影响着之后的关系。譬如:恋爱中的失败体验会威胁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与看法,它让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对世界和他人做出准确的判断?甚至开始否定自我的价值,认为可能是由于自己不够好才不被珍惜,是自己不配被人温柔以待。

可以说,很多时候,当在一段新的关系中,即便在对方并没有做出任何欺骗,我们仍然对对方持续地不信任,归根结底,其实是我们对自己失去了信任。最终,这些认知上的改变,不仅使得我们对关系、对对方不再信任,也让我们不再相信自己。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带着未修复的过去——这些痛苦的感受和扭曲的认知,以应对过去的方式来面对现在情境中的人和事。

好的爱情需要“适度冷漠”

其实,好的爱情是需要“适度冷漠”的。如果你厌倦了爱情带来的情绪波动,不妨可以尝试“适度抽离”,适度抽离,指的是在情绪激烈的时候,短暂地从情绪中跳脱出来,在内心产生一个观察自我(observing self)。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带任何评判和立场,观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也观察自己与对方互动时发生的一切。在感情中,我们因为热烈的爱意而投入和沉浸其中,但也因此很容易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和想法,导致双方都对彼此的渴求和需要有了盲点。如果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感情,适当地从沉浸状态中短暂抽离出来,不被情绪带来的偏见影响,反而会给予关系更多的探索和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 Burton, N. (2017).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riendship and Love? Psychology Today.

[2] Chew-Helbig, N. (2020). Amendt-Lyon: Creative Indifference & Gestalt Psychotherapy. Chew-Helbig Psychotherapist.

[3] Labier, D. (2010). A Declining Relationship? Recharge It Through "Indifference". Psychology Today.

[4] Mann, D. (2010). Gestalt therapy: 100 key points and techniques. Routledge.

[5] Papp,L. M., Kouros, C. D., & Cummings, E. M. (2009). Demand-Withdraw Patterns in Marital Conflict in the Hom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2), 285–300.

[6] Whitbourne, S. K. (2012). What Is the Passion in Passionate Love? Psychology Today.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