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北京(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组织召开了"大深度隐伏水体近源瞬变电磁高分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评价会。项目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四家单位共同完成。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中国工程院李术才院士分别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方祖烈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戚承志教授、南京大学施斌教授、长安大学范文教授、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叶英研究员、中南大学柳建新教授、重庆大学吴燕清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成果评价会由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做成果汇报。

该项目针对大深度隐伏水体高分辨探测难题,系统开展了近源瞬变电磁探测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形成了"理论方法-仪器装备-工程应用"的技术体系。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提出了时变点电荷载流微元理论,揭示了地层波探测机理,获得近源区电磁场精确解,建立了相应的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新方法。提出了大功率稳流发射、自适应可变阻尼传感等关键技术,研发了配套的短偏移距高精度探测装备,构建了地-空-井立体多尺度装备技术体系。开发了近源短偏移电磁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解决了多源噪声的去除难题,实现了结构界面精细成像和双模型驱动的三维反演。

上述成果解决了大深度、强干扰、复杂地表环境下隐伏水体的精细探测难题,并在国内100多个工程中成功应用。与传统方法相比,探测深度和准确率均得到提高,4项成果获得技术转让和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经评价委员会质询讨论,投票表决,一致认为该项目科技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