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后出行的放开,越来越多人又有了接触海洋的机会,比如有的朋友可能会选择去观鲸,到大海上去看看这些深海巨兽。

可是,被一群人坐着小船围观,鲸不烦吗?观鲸会不会对鲸造成影响?什么才是科学的观鲸方式?

人们在美国缅因州巴尔港岸


(资料图)

边观鲸 | NightThree / wikimedia

什么是观鲸?

观鲸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鲸类的活动,其目的与观鸟相似,是带有科普教育性质的娱乐活动。通常观鲸指的是乘坐观鲸船在海上观鲸,当然,观鲸者也可以在海岸边进行陆上观鲸,或是乘坐直升机空中观鲸

科学的观鲸活动应该在不干扰鲸类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期间游人既可以体验到自然状态下鲸类的美,也可学习到相关的自然教育知识。在传统海洋馆缺乏海洋动物福利保障的背景下,观鲸活动的这些优势显得格外可贵。

最早形成规模的陆上观鲸可追溯至1950年,当时共计有1万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岸边观赏灰鲸迁徙

灰鲸每年迁徙8000~10000千米,往返于北方的白令海、楚科奇海的摄食场与下加利福尼亚之间。在下加利福尼亚,观鲸的快艇无需疾驰,就能与灰鲸并肩畅游,有些带崽的灰鲸妈妈甚至愿意让好奇的灰鲸宝宝主动接近船只,观察人类 | ryan harvey / flickr

为了有序地管理观鲸活动,避免与鲸类的正常生活发生冲突,观鲸产业的管理机构应运而生。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是政府间进行鲸类保育对话的平台,尽管IWC刚成立时只是将鲸类视为可开发资源来管理,但到了1975年,IWC开始意识到鲸类作为观赏和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并承担起了引导科学观鲸活动的责任。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观鲸管理机构。

左上:国际捕鲸委员会;右上: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左下:太平洋观鲸协会;右下:北极探险游轮经营者协会。

科学的观鲸流程

观鲸并不是随意来到一处海边,站在海岸上傻等或者跟着船出海就能顺利完成的。倘若下定决心要去观鲸,在出发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致的观鲸流程。

“预习功课”

查阅目的地观鲸活动的主要观察物种出现季节与一般习性。有些海域全年有鲸类出没,另一些海域则只有每年固定时段才能观察到某些鲸类。提前了解背景,选定目标鲸类频繁出现的时间观鲸,避免白跑一趟。

美国加州蒙特利湾的大翅鲸和加州海狮 | Cynthia Yock / wikimedia

在确定观鲸的对象和时间之后,要挑选靠谱的观鲸组织与向导。可以预先在网上查询当地负责管理观鲸活动的机构,再查询管理机构认可的、具备开展观鲸资质的团体。

具备资质的观鲸团体更负责、有更丰富的观鲸经验、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也能保障乘客的安全。

和向导一起寻找目标

野外观鲸首先要先找到鲸。无论是在陆地上、在海上还是在空中,识别喷潮是发现鲸类最快的方法。

虎鲸呼吸时喷出的汽柱 | Jim Pfeiffenberger / National Park Service

喷潮,即鲸类上浮至水面呼吸时,头顶呼吸孔呼出的气体将附近海水喷至空中形成的汽柱。因自身结构和行为等原因,不同种类的鲸,喷潮的形状也有所不同。观鲸高手甚至能根据喷潮的形状,判断海面上出现了什么种类的鲸。

不同鲸类的出水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它们的喷潮、出水形态、下潜姿势、尾叶外观等特征大致判断它们的种类 | environment.gov.au 汉化:喵鱼酱

例如抹香鲸是齿鲸,只有一个呼吸孔,位于头部偏左前方的位置,所以其喷潮的方向是斜向前的;须鲸两个呼吸孔,它们喷气的时候从头部或尾部正向看到的是向上分叉的、犹如心形的喷潮,南露脊鲸的喷潮形状尤其明显。而蓝鲸这类超大体型的鲸类产生的喷潮,则绝对有高耸如云的气势。

除了辨识喷潮,我们也可以从鲸类的体型大小出水形态分布区域等特征判断它们的种类。大部分鲸类在即将潜水,尤其是深潜之前,会高高竖起自己的尾巴。不同鲸类的尾巴形状各不相同,这也是判断鲸类物种的依据之一。

鲸类入水时扬起的尾巴 | Pixabay

遵守准则

几乎所有区域的观鲸行业都有相应的行为准则,因此在观鲸过程中,需要留心当地的准则内容。

在海上,观鲸船一旦发现观察目标,不可直接向动物疾驰而去。在被观察对象周围,设有默认的“禁行区”、“低速区”等。禁行区通常在动物行进方向的前后,船只需要从动物侧面的低速区低速接近动物,并与动物保持一定距离。在多艘观鲸船共同观鲸时,不能将被观察对象完全包围,所以有时船只需要排队等候。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政府网站的观鲸提醒,其中黄色部分为低速区,红色部分为禁行区 | dpipwe.tas.gov.au

观鲸行为准则对海上观鲸的时长也有限制,通常在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之间,过长时间的相处对鲸类来说也是一种打扰。

作为乘客,除了了解、遵守准则,我们还要听从观鲸船上的向导指令,例如时刻穿好救生衣,保持克制,不大声喧哗等等。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时,不打扰到鲸类活动

在南极,人们乘坐小艇排队观察大翅鲸。摄影师所在的小艇在后方,需等前方的小艇驶离后才可上前观察 | Corinna Gamma / Hurtigruten

倾听讲解

仔细倾听向导的讲解也很重要。经验丰富的向导能够教予游客关于鲸类的宝贵知识,分享每一种鲸类行为背后的含义。

有一次,一位游客给我看了一段他们乘坐游轮时拍到的大翅鲸集体用气泡网捕食鱼类的片段。也许是错过了向导的讲解,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气泡是干什么用的。后来得知这些气泡是大翅鲸制造的、用来围捕猎物的工具,他们激动得连连惊叹。

为了捕食而制造出如此玄幻的美景,大翅鲸真是集智慧与神秘于一体的动物。假如没有接受专业的讲解,乘客们哪怕享受到了视觉盛宴,却不了解其中的含义,那将十分可惜 | Christin Khan / wikimedia

观鲸产业带来了什么?

对经营者来说

观鲸产业为经营者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和丰富的就业岗位。据研究统计,仅在2009年,全球观鲸产业的收入就有20亿美元,同时,观鲸产业为至少1.3万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产业转型给当地人提供了新的维持生计的方法。一些小型观鲸机构是由当地零散的个体户组成的,他们当中不乏原本从事捕捞行业的渔民。在渔业资源逐渐匮乏的海域,观鲸产业的发展将这些渔民的主业从捕捞业逐步转向旅游业,间接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对消费者来说

不同于传统海洋馆,观鲸呈现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动物本身,还有动物的生存环境。运气好的话,消费者还可以观察到动物在野外的摄食、玩耍、育幼、规避天敌等自然行为。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观鲸过程中拍摄的照片 | Chensiyuan / wikimedia

一旦欣赏到这些动物在野外自由自在的身姿,海洋馆里被圈养动物的一切表现将显得十分悲怆。消费者对野生动物的生命与自由的敬重之情将油然而生。

对科研学者来说

受经费、精力、人力等条件的限制,鲸类科研学者无法长期在野外进行鲸类调查。观鲸产业可以令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机会参与到收集鲸类数据的工作中来。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科研学者的研究数据能够反过来为观鲸产业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人员在对一头大翅鲸进行观察 | Green Fire Productions / flickr

对鲸类本身来说

相比于海上观鲸,陆上观鲸对鲸类来说影响微乎其微。而海上观鲸给鲸类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取决于观鲸一方的行为是否科学合理。

求而不得的观鲸行为会恶化鲸类与观鲸船的关系。在某些海域,鲸类忙于摄食或是躲避天敌(例如虎鲸、鲨鱼),对观鲸船也较为警惕,它们会选择性地躲避观鲸船。而为了保证乘客能够看到鲸类,观鲸船会选择加速追逐鲸豚,甚至出现多艘船共同追逐同一头鲸的现象,这种情况只会令鲸类更加惧怕观鲸船。此外,多艘观鲸船的无序包围,也会令鲸类感到紧张、焦虑。

虎鲸准备捕食海豹 | Robert Pitman / wikimedia

此外,在捕鲸合法的海域,观鲸活动会增加这些鲸类被捕杀的风险。鲸类无法判断接近自己的船只是出于什么目的,一旦观鲸船培养了鲸类“船只无害”的意识,令它们放松警惕,那么下一次捕鲸船最先猎捕到的,很有可能就是那些对船只失去戒备心的鲸类

观鲸在中国

要开展观鲸,自然要有富足的鲸类资源。远海的鲸类资源对普通群众来说很难触及,船只、时长、安全操作等限制条件过多,因此,拥有丰富的近海鲸类资源是开展观鲸旅游业的关键。

我国的宝岛台湾近海鲸类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东海岸,你可以看到伪虎鲸、瑞氏海豚、飞旋海豚、弗氏海豚、虎鲸、抹香鲸等鲸类动物。

中国台湾花莲赏鲸时拍摄到的飞旋海豚 | 冯抗抗

大陆近海的可观赏鲸类资源相对较少,难以开展长期、稳定的观鲸旅游业。不过几年前,研究人员在广西涠洲岛海域发现了布氏鲸群。它们每年10月份左右会如期出现在涠洲岛及其东南方向的斜阳岛之间的海域,在此活跃地摄食,直至次年4月份左右才悄然离去。

布氏鲸的出现令大陆的观鲸产业泛起了一丝曙光,遗憾的是,逐利而来的经营者们组织的观鲸活动存在很多问题:观鲸船的资质未能得到相关部门认可,出海观鲸不分时段,观鲸时没有保持合理的距离和船速……

布氏鲸 | Morningdew / wikimedia

目前,涠洲岛当地离正式开展和管理观鲸产业还有一定距离,当务之急是完善涠洲岛布氏鲸的科研调查,了解此处布氏鲸的习性,制定合理、规范的观鲸行为准则。

除了布氏鲸,大陆沿海还有一些小型鲸类的常驻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是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福建厦门湾、广东汕头、珠江口、雷州半岛、广西三娘湾、海南西南部海域。

中华白海豚,它们喜欢生活在浅水区,因此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填海、水污染、航船撞击、渔业网具等均会影响到中华白海豚的生存 | 喵鱼酱

其中一些规模很小的白海豚种群,由于生活在近海海域,自身受到的来自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已很严重,不适合对它们开展观豚活动。至于一些个体数量较多且稳定的种群,可以适当地开展观豚活动。

观鲸改变了现代人对鲸豚的传统印象,它们从可直接开发的资源,到海洋馆里的观赏、表演动物,再回归至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观鲸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态度,通过在自然状态下与鲸类动物的真实“接触”,令更多人感受到野生动物的美妙。在做到科学评估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观鲸产业将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产业。

作者:喵鱼酱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