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王建国在安徽蚌埠建厂房前,有过不少疑虑:来到陌生城市,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否具有持续性?配套设施能否及时落地?

王建国是希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磁科技”)的董事长,在制造业打拼了30年。2018年,希磁科技计划并购德国一家芯片制造公司,但资金不足。在和蚌埠市政府招商接洽后,对方提出在厂房选址、政策兑现、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支持。当年,希磁科技就在蚌埠新建厂房3.15万平方米。一年多后,政策全部兑现,并购也顺利完成,企业迎来重要转折点——打通了磁性传感器制造全产业链。

这个发生在蚌埠的惠企事例并非个例。安徽近日印发《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4个方面出台18项措施,制定高端装备等产业招才专项方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农业大省”安徽正加速迈向“制造强省”。2012年至2022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2022年,安徽省制造业增加值达1.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6.5%;今年1月至4月,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居中部省份第一位。

“蝶变”背后,路径清晰。安徽坚持“科创+产业”“培育+引进”等驱动战略,发展培育智能传感、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产业,并下大功夫规划特色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栽好惠企营商政策“梧桐树”,引得更多“凤凰”来。

人才公寓解企业后顾之忧

来蚌埠5年,王建国真切感受到政府为培育先进制造产业所做的努力。2021年,希磁科技将总部迁到中国(蚌埠)传感谷,紧接着,总投资10亿元的蚌埠希磁科技园一期投产。今年,公司预计研发投入1.2亿元。让王建国感动的是,在企业发展的很多关键时刻,政府都会主动将扶持政策“送上门”。

希磁科技“新家”所在的传感谷是安徽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这些年,传感谷除了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少帮助,还逐步建设了上千套人才公寓,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王建国表示,无论是一线操作工还是公司高管都能入住这些人才公寓。安了家,大家更能沉下心来做技术。

员工住宿也是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颖牵挂的大事。这是一家致力于全贴合触控一体模块TFT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等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2004年在深圳创业。随着公司发展壮大,2019年从深圳整体搬迁到蚌埠禹会区,政府全程做好服务对接。”赵颖说,公司有2600余人,来自天南海北,没想到政府连住宿问题都提前考虑到了。

“企业发展,人是最关键因素。公司目前有10名技术专家入住高层次人才公寓,1000余名青年员工入住倒班宿舍和青年人才公寓,通勤时间不超过5分钟。”赵颖说,政府对周边商业休闲、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考虑周全,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企业能够招到人、留住人。

专班服务让企业宾至如归

带着创业团队从福建厦门来到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六安,是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水清做过的“最有魄力的选择”。这家企业专注于氮化镓激光芯片研发制造,在管理、研发和一线工人团队中,年轻人居多。“前期接洽时,感觉当地政府领导很懂芯片和半导体,我们心里有了底。”

事实上,六安近年来与“邻居”合肥产业“链接”,招引和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集群。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六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安徽省第三位。

格恩半导体项目于2021年8月签约六安金安经开区。当时,金安区召开专题会议欢迎“新朋友”,一次性解决企业10个方面问题。比如,拿出智能产业园10号楼一二层作为设备临时堆存点,10天内完成项目“三通一平”(水通、电通、道路通、场地平整)等。

金安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副局长、格恩半导体项目“专班班长”钱磊说,针对落户项目,政府组建近40人的服务企业专班,充分发挥国土、招商、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的职能,“不能因为一个环节的疏漏,导致项目进度滞后”。

2021年10月,包含2.6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和配套设施的一期项目开工。项目施工克服了疫情、雨雪天气等影响,于2022年6月建成并投产。其间,政府细致高效的服务让李水清至今难忘。

如今,六安的专班服务正“提档升级”。今年2月,金安区明确县、乡镇540名干部担任“班长”并包联1335家企业,负责企业事项收集并对接事项代办员。5月初,金安区又上线为企服务“一键直达”系统,累计收集企业各类诉求639件,截至目前已解决615件。其中,格恩半导体对特种设备使用度和依赖度高,区市场监管局定期开展上门“体检”,为企业生产经营“问诊把脉”。李水清觉得,虽然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国产替代进口的创业路充满挑战,但当下有一点可以确定,选择来六安的这条路走对了。

代建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

从北京中关村来到安徽阜阳5年,北京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博士、85后科技创业者邓毕力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在位于阜阳市颍泉经开区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公司的车间里,一条条“薄如蝉翼”的纳米晶软磁材料源源不断地传输着。由该材料制成的元器件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新兴产业领域。

厂房土地成本曾是邓毕力创业路上的最大痛点。邓毕力回忆,2018年,在和阜阳市政府接洽时,对方提出按需求帮助配建两万平方米厂房的方案,这打动了公司团队,也让大家看到了这家重资产制造企业的转机。

这些年,公司每年将超过20%的销售收入投向研发,经多次产品迭代,累计申请并获批授权专利30余项。2022年,还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事实上,传统农业大市阜阳正推动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通过完善制造业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汇聚吸引人才“强磁场”。数据显示,近3年来,阜阳招引近5000人前来投资创业。该市也入选了“全国制造业百强市”。

邓毕力坦言,尽管与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阜阳的各方面发展还有差距,但政府的诚意和政策力度有目共睹。平时外出交流时,别人问他:“在安徽创业感觉如何?”他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政府很照顾,一切很顺利。”

创业“老兵”田朝阳也享受到了企业“拎包入住”的便利。他1997年去深圳打拼,钻研显示器件及电子产品触摸屏制造。近年来,受场地贵等痛点困扰,亟须产业转移。2021年9月,田朝阳成立安徽阳飞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入驻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面积达2.85万平方米的厂房由政府代建,公司入驻前,园区将网络、水电管线连接到位,企业只需负责内部结构装修。

该产业园区是安徽合肥、阜阳两市贯彻安徽“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战略部署共建的省级开发园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政府在设备购买、基础建设、场地用工等方面给予补贴,使我们投资投产周期缩短一半。我们预计今年7月在当地招聘操作工、技术熟手、管理人员300人以上,发力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制造。”田朝阳说。

迄今已有16家智能制造企业入驻阜合园区,2022年累计产值达两亿元。阜合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成双说,园区帮助企业申报专精特新、规上企业、高企成长专项等资金,并兑现租金支持、回购奖补等。

如今,田朝阳自称“半个阜阳人”。“刚来时,我们团队对这里并不熟悉。现在,大家一切都很安心。”他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