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文化是什么?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答案。
醉翁亭下,安徽省滁州市的老百姓,也有着自己的解释——协商文化就在全市城乡开展的“协商亭好”里面!
“协商亭好”谐音“协商挺好”。滁州市政协将《醉翁亭记》中“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思想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政协情怀深度相融,丰富着“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文化内涵。
滁州太守欧阳修的酒后酣畅,让醉翁亭名满天下。而今,“协商亭好”也让亭城的人民政协履职品牌深入百姓心中。
■ 一种精神
滁州,一座以醉翁亭闻名的千年古城。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职滁州,自号“醉翁”,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亭文千古,要在“为民”。一个城市,一个组织,一个政党,只有忧民所忧、乐民所乐,才能永远焕发活力——这与“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思想高度契合。
但老百姓与人民政协组织的距离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调研中问‘政协是干什么的’,老百姓只知道政协每年岁末年初‘开大会的’……”这让调研的滁州市政协办公室主任曹荣平很是尴尬。
“群众对政协感到有距离、不熟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政协的职能性质定位的表达描述,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点‘高大上’,记不住、也想不起来。”在滁州市政协主席汪建中看来,迫切需要有一个简明易懂好记,能引发社会各界共鸣、激发广大群众兴趣的政协协商品牌为抓手,拉近政协与群众的距离,打造真正为民履职的阵地。
为此,市政协动员各级政协委员深入研讨。在众多方案中,弘扬发端于滁州的优秀“为民”思想的“协商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