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资料图)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一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硃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硃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无可录,徐徐以礼谢。好方士,因饵丹而死。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塘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b.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c.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d.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流过地处南北,联合据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

d.足下,谦词=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乘或上称下都可以用 “足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抱真洞察形势,识破奸计。怀恩谋反,欺骗部署说他们原来拥戴的郭子仪已被杀。李抱真建议朝廷启用郭子仪,挫败了怀恩的阴谋。

b. 李抱真颇有将才,驯良精兵。他亲自征兵训练,用时三年,修治铠甲,磨砺兵器,充实府库,称雄于崤涵以东地区,被称为“诸军冠”。

c. 李抱真忠诚卫国,勇据叛军。田悦谋反,他与马燧合兵打败了田悦;硃滔、王武俊、李希烈、李纳等相继谋反,他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叛贼。

d. 李抱真沉稳勇毅,待人坦诚。他只带几名骑兵去见王武陵,剖析时局指明利害并动之以情,后来安睡在王武陵的营帐里,最终感动了王武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 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试题答案:

(一)

10.c

11.d

12.b

13(1)李希烈已窃取帝号,就企图制服各地叛贼向他称臣,众人之心逐渐背离了他。

(2)听说当世贤能的人,一定要和他们交往,即使仅有一点优点,都用谦卑的礼节优厚的礼物到几千里之外请他们来。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二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

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注】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

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兵攻成,不克 克:取胜

b.真迎之胥江 迎:迎接

c.易乱为治者,上也 治:安定

d.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逆:抗拒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5分)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5分)

参考答案

4.b

5.c

6.a

7.(1)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

(2)你何真联合数郡民众,竟然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即使窦融李勣】也不及你。

【评分细则】(1)5分,大意2分(主要落在几处省略上),关键词“岭表、效、故事”各1分。(2)5分,大意2分,关键词“连、烦、让”各1分。

参考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年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至正初年,任河源县务副使,转任淡水场管勾,弃官归乡。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众保卫家乡。至正十四年,同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到元帅府告发。元帅受贿,反而逮捕何真。何真逃跑,率部众占据坭冈,发兵攻打王成,没能取胜。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守惠州。何真赶走黄常,杀死王仲刚,因功绩授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镇守惠州。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率兵打败赶走他,收复广州,因而擢升广东分省参政,不久擢升右丞。赣州熊天瑞率水军几万人图谋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战。天降大雷雨,打断熊天瑞船上的桅杆,何真打败赶走他。广州人靠何真得以保全。在此之前,何真两次攻打王成,讨伐陈仲玉而王成兵士坚守,至正二十六年,又围攻王成,招募能擒获王成的人,奖给钞币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缚王成出城。何真就给他钞币。沿海叛乱者都投降。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多次派使者由海道向朝廷贡奉土产。积功迁升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攻取广州。廖永忠到福州,用书信告谕何真,于是航海直驱潮州。军队到后,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到军营门献上印章,登记所属郡县户口兵粮,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上报于朝廷,太祖赐诏书褒奖何真说:“朕想到古代的豪杰,保卫境域,安抚民众,以期待有德的`人。像窦融李劫之类,率兵据险,卓然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主不屈服,这些汉唐名臣,如今没有见到。你何真联合数郡民众,竟然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即使窦融李劫也不及你。”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属吏迎接慰劳,于是奉诏入朝。太祖擢升何真为江西行省参政知事,并且告谕他说:“天下纷争,所说的豪杰有三种。改变乱世为治世的,是上等。保护民众通晓事物变化、知道归顺谁的,是二等。依恃险阻,苟且偷安,丢了性命也不悔悟的,这是下等。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磕头致谢。居官声望颇为显著,尤其喜好儒家学说,读书作文。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命他返回广东,收容集合以前的兵士。事毕,仍治理山东。洪武九年,辞去官职。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三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 ,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护士笑了,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 (甲) 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多重担。”

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 (乙) ,说:“妈,你把我从小到大抱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1.(1)请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甲:a、年轻气盛 b、年轻力壮 c、年轻有为 ( )

乙:a、心领神会 b、灵机一动 c、突发奇想 ( )

(2)这篇文章中运用最多的描写方法是:

2.联系上下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文中划横线的地方补写几句描写“我”抱母亲动作的句子。请把补写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在文末“我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5.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本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6.你了解你的母亲吗?读完上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①甲:b 乙:c ②语言描写。

2.如:“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

3.①嘲笑“我”不了解、不理解母亲生活的状况。 ②母亲轻得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我”的惊讶。(意思接近即可)

4.母亲为自己一生的辛劳终于被儿子所理解,看到儿子终于“长大了”,自己终于得到了些许的回报、安慰、感动幸福等。(答出一点即可。答案只要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5.第一次抱母亲(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6.略。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四

1、认真阅读标题,你从标题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答:“书笼”为全文线索展开情节,结构严整,悬念性强.

2.故事情节起因→出版返书,“我”用书笼装书去卖经过→(长头发和“我”搭讪,看中“我”装书的书笼)→(没有人来光顾,正准备回程)→( 我“把书半价卖给长头发,并将书笼送给他. )结果→书抵三轮车夫的脚力钱,书笼卖到古轩堂.

3.一个词概括人物心情一位留着披肩长发的汉子,径直走到我面前,眼睛发亮(惊喜)

(我)心想,等半天,终于等来一个懂行的了(兴奋)

4.分析文画线句子的作用.这是对书笼的具体描写,体现了书笼做工的精致和历史的久远,是一老古董,为下文客人买书笼作铺垫.

(5.“我”的书为什么卖不出去?简要分析

答:现代人重视金钱,文化和文化人遭到轻视的社会现实.

6.结合全文内容,补写出文章结尾当“我”听了三轮车夫的话后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答:我顿时感到头晕,脚一软,瘫坐在地上.车夫被我的举动吓了一跳.”老哥,你没事吧?"我无力地摆摆手.我的这些书竟然还比不上那个破书笼,这是什么世道啊!我重重地叹了口气.例2:我眼睛瞪大,半响说不出一个字来.脸红得发烫,只觉得被人重重地羞辱了一番.我的呕心沥血之作竟不及一个书笼值钱,知识文化竟贬值到如此地步!我怔怔地望着载有一车书的三轮车从我的.视线中慢慢消失,一动也不动.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五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2分)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3分)

【答案】

1.(1)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2)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3)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2)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傳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祈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4.(1)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2)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3)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5.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六

李勉阅读题及答案

李勉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搪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饼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十一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他盗为名,悉众来寇汴州。勉城守累月,救援莫至,谓其将曰:“希烈凶逆残酷,若与较力,必多杀无辜,吾不忍也。”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诏以司徒乎章事征。既至朝廷,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日: “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及在相位上二十年,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或曰:“勉失守梁城,亦可贬也。”议者曰:“不然。当贼烈之始乱,其僳悍阴祸,凶焰不可当,天方厚其毒而降之罚。况勉应变非长,援军莫至,又其时关辅已傲扰矣,人心已动摇矣。以文吏之才,当虎狼之队,其全师奔宋,非量力之耻也。与其坐受丧败,不犹愈乎!”(节选自《旧唐书 李勉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多其正直 多:称赞

b.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资:资助,辅助

c.悉众来寇汴州 寇:进犯,侵犯

d.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 除:清除、去掉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啐遂获宥,而勉竞为执政所非

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

①勉乃哀之。上言曰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①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李勉是唐朝宗室,有政治远见,在灵武任监察御史时,认为对俘虏不应全部处斩,应该让他们洗心向善,归于王化,否则就是把天下的人都推向敌人。

b.李勉爱惜人才,认为他的老部下王啐勤奋能干,让他代理南郑县令,当王啐遭到诬陷,被皇帝下令处死时,他停止执行诏令,奏表上报皇上,使王啐获救。

c.李勉在广州时,海上贸易开通才四、五年,到李勉离任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他生活简朴,为政廉洁,离任时,他把家人携带的南货犀角、象牙等物,全都投入江中,更为难得:

d.李勉任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时,李希烈来寇汴州,他守城累月,救援莫全,只好潜师突围,丧失了汴州。朝廷用担任司徒平章事这个职位的名义把他召回朝廷。李勉回到朝

廷,穿上白衣请罪。

4.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末一段评论的理解,小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勉做大官时能够礼贤下士,尽心不变,世人多有称赞之词。

b.李勉在守梁城时不擅应变,加上援军没有到,关中人心已经动摇,李希烈的军队过于强大,导致梁城失守。

c.议者认为李勉守城失败和带队伍逃奔宋州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耻辱。

d.作者对李勉的性情、为人和为官方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认为梁城失守实属无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译文: __________

(2)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译文: _________

6. 把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沽客之一瞥;疏八珍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古微堂内售·学篇》)

译文: ______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参考答案】

1.d(除:任职)

2.c(以①来,连词;②用、拿,介词。a、而 :然而,表转折。b、于是,就,副词。d、况且而且,连词)

3.c(“海上贸易开通才四、五年,到李勉离任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说法有误。李勉到任时,每年来广州的船只有四、五艘,他到任后的几年,每年来广州的船已达四十多艘。)

4.c(意思反了,议者认为李勉带队伍逃奔宋州与守城失败相比,不是量力而逃的耻辱)

5.(1) 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

(2)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

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6.译文:翻阅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其实)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能分条说明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披”、“一足”、“沽”是翻译要点,)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玄虚。因皇亲陪位典礼,历任至开封县尉。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况且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民居庞杂,号称难治。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拜官监察御史。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诏书命一并处以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被威胁不得不在那里任官,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哀怜他,上言说:“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他们都想洗心归化。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肃宗急命驰马前往宽释,于是每天都有归化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啐)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是被权贵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递表奏给肃宗。王(啐)于是得到宽宥,然而李勉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啐)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尽力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授官太常少卿。王(啐)后来、因有推究演绎的才能,拜官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大历四年,授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广州盗贼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为乱。前后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翻合力征讨,全都斩杀,五岭平定。在这前后西域泛海而来的船舶一年才四五艘,由于李勉性情廉洁,有船舶来全都不检查,因此到他在任的后几年,一年来船四十余艘。在任数年,没有增加车服与用具。到离任返京,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贮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

大历十一年,汴宋节度留后田神玉死。诏书加李勉官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征讨其他盗贼为名,倾其全军来攻汴州。李勉守城数月,援兵不至,李勉对他的大将们说:“李希烈凶恶反逆,十分残酷,如果与他较劲,必然有许多无辜者被杀害,这是我不忍心看到的。”于是悄悄率军突围,南奔宋州。诏书以司徒、平章事征李勉入朝。勉到朝廷后,穿白衣请罪。诏书宽恕,恢复他本来的职位,但李勉只是引咎自责、在位充数而已。

不久,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授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停罢诏书持表不发。于是援卢杞为澧州别驾。一日,德宗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从此被德宗疏远。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停罢知政事,加官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李勉性情坦率素淡、喜好古风、崇尚奇异,为政清廉简易,是宗室大臣的表率。善于鼓琴、爱好写诗,精通音律,能自己制琴,又有巧思。等到地处相位,近二十年,俸禄都送与亲友,身死而没有私下积蓄。他在做大官时,以礼接待贤士,始终尽心不变。任用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直到他们死于幕府。三年之内,每当宴饮时,一定在宴席上虚设二人座位,摆上膳食洒酒祭奠,言辞容色凄枪忧伤,舆论赞美此事。有人认为:“李勉失守汴州,也应该批评。”议论的人说:“不是这样。当贼李希烈开始作乱,骠悍阻险肆为祸害,凶焰不可抵挡,上天正要加重他的毒害而降罚于天下。何况李勉不擅于应变,援军也不到。又当时关中已开始受骚扰、人心已经动摇了。以文吏的才能,面对虎狼般军队,他能保全队伍南奔宋州,就算不上量力而逃的耻辱。与其守城遭受丧败,不是这样更好一些吗?”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七

《权书》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强弱论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彼其上之不得其中、下之援也,乃能独完耶?故曰:“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致三者也。

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鸣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韩信取魏、取代、取赵、取齐,然后高帝起而取项籍。夫不汲汲于其忧之所在,而仿徨乎其不足恤之地,彼盖所以孤项氏也。秦之忧在六国,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非其忧在蜀也。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也。取天下,取一国,取一阵,皆如是也。

春秋时,楚伐随,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盖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选自苏洵《权书》,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兵之有三权也权:权力

b.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再:两次

c.而彷徨乎其不足恤之地恤:忧虑

d.习观行阵形势习:经常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器械之不能皆利句谈之不知

b.取君上驷与彼中驷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非其忧在蜀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将者善于“处其强弱”的一项是

①士之不能皆说,马之不能皆良②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

③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④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

⑤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总是牺牲不值得爱惜的老弱的士兵,来保全十分爱惜的精锐部队。

b.孙膑用放弃一次胜利的手段,来取得三次交锋总的胜利,这可用于赛马,而不适用于指挥作战。

c.管仲主张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来攻击是正确的,而诸葛亮总是同强大的魏国相较量就必然失败。

d.大凡军阵之中都会有强弱不同的雄雌左右两冀,应当用我军的强大主力去败击敌人薄弱的一翼。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

(2)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

试题答案:

三、

9.a(权:变通)

10.d(以:介词,用。a、助词,主谓之间;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介词,和,同;结交。c、他的;自己)

11.b(①是客观情况,③④都属于不关于“处其强弱”的表现)

12.b(这并不只是在讲赛马,实质上讲的是用兵作战。)

13.(1)汉高祖的忧虑主要在项籍,虽然这样,他率领军队直接同项籍作战,却没有几回。(每小句1分,句意1分)

(2)没有老弱的士兵,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我军的精锐,我军就要失败了。(每小句1分,句意1分)

旧唐书李抱玉传篇八

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3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5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阅读题

2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篇目)(1分)

23、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4、第8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 ”的原因。的原因。(3分)

26、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22 . ( 1 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等

23 . ( 2 分)b

24 . ( 2 分)“惟陈言之务去”

25 . ( 3 分)李栩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26 . ( 4 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读书要读经典之作,树立高远的志向。“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学习,要品味咀嚼,勤于思考体会。“陈言务去”― 强调学习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法。反对一味模仿,提倡创新。

“识古书之正伪”― 读书要辨析真伪,必须有真知灼见。

… … (任选两点,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察告,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护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话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舒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艺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 的源泉里游弋,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