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羊群拥起千堆玉,青贮带来万亩金。”兔年新春,走进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古城镇老庄村杨连军的养羊场,门上张贴着的大红春联格外引人注目。在经过消毒处理后和更衣换鞋后,杨连军领着我们开始参观。

拖拉机、铲车、粉碎机、饲料搅拌机整齐地停放着;羊棚内全部安装了漏粪板,一只只母羊和小羊羔浑身干干净净。整个厂区没有一点羊粪发出的臭味,倒是一股股“酸香味”时不时从一旁的青贮饲料池中扑鼻而来。

静宁是全国有名的“苹果之乡”,但果产业只适宜于南部乡镇。为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当地县委、县政府出台系列举措积极支持西北部发展养殖业。老庄村就是全县规模较大的养殖村,而杨连军又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2015年起步,如今,他家的基础母羊存栏量已突破600只。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杨连军依然出栏了200余只育肥羊、1400余只羊羔,纯收入20余万元。

养殖规模上去了,对饲草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去年,杨连军总共种植玉米220多亩,其中流转土地80亩。相较于周边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些村,正是因为老庄村大大小小的养殖户多,全村基本没有撂荒地。

发展养殖究竟风险高不高?面对记者的提问,杨连军坦言,在起步的头3年里,每年都要亏损十多万。“要说风险,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技术。”他认为,有三样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一是要选好品种。相对于西北部,小尾寒羊抗病性强、产犊率高,是可以优先考虑的品种;二是必须降低羊犊的死亡率,其间为羊犊提供高蛋白的奶粉是关键;三是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防疫。

去年,老庄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村部安装了云视频平台,联合甘肃省农科院梯次对全村不同规模的养殖户开展培训,杨连军也开通了快手进行直播互动,接打电话免费指导周边养羊户遇到的技术难题,如今,杨连军作为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已经初显,带动了村里及周边很多农民发展起设施养羊。

“肯定会转变养殖结构,下决心更上一层楼!”谈到新一年的打算,杨连军表示,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今年,他计划将产下的羊犊全部育肥到135斤左右再出售,全力提升养殖利润。

作者:柴王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买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