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设立‘红黑榜’以来,村上的风气明显好多了,大家都在红榜晾晒,看谁家孩子学习好、谁家的家风文明。一旦上了黑榜,就感觉挺丢人的,这对大家也是一个约束。”日前,在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村民梁军站在村里一张醒目的“红黑榜”旁对记者说。记者看到,这张榜上,“红榜”里记录了村里孝老爱亲、家庭卫生整洁、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好人好事,一旁的“黑榜”上则列举了乱倒垃圾等村里的不文明现象。
通过树立村规民约、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传递正能量,引领乡村树立文明新风尚,进一步激发乡村团结奋进的合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临洮县全面推行道德“红黑榜”,通过实行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道德教育与惩戒,以“榜”塑人心、立规矩、促善治,努力让道德“红黑榜”成为引领文明新风的“风向标”。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银行’让‘红黑榜’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边家村村委会主任边建荣说,年初,边家湾村组建成立了“道德银行”,“从那时起,村民参加志愿活动的情况和道德表现情况,由村‘两委’折算成积分记录在‘道德银行’的存折上,这个办法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村民们纷纷踊跃参与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积分制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边家湾村“道德银行”建立后,村民蔡玉兰经常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积极参与村上的公益劳动,换取“道德银行”积分,兑换需要的日常用品。她说,自己想继续努力,争取年底给家里换个“大件儿”。
5分可以兑换卫生纸,10分可以兑换垃圾筐,15分可以兑换洗衣粉。“道德银行”以“道德积分制”管理为手段,通过“加减分”量化文明风尚、“月评分”建立道德台账、“分换物”深化道德激励,让崇德向善逐渐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临洮县委书记许树德告诉记者,临洮县通过深入推进农村“孝善”文化建设,建立道德“红黑榜”等褒扬惩戒机制,发挥村规民约的硬性约束力,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全力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有效推进了法治、德治、自治三者的有机融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临洮县将继续用道德“红黑榜”“道德银行”来催化民风、家风、乡风向善向好,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临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付林介绍,目前,全县323个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相继探索推出了“红黑榜”治理和“红黑榜”评选标准,已评选出家庭和睦、孝老敬亲、勤劳致富等先进模范和好人好事3000余件。
作者:王亚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