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大早,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南村,村民王连贞再一次走进地头,仔细查看最近他一直挂心的小麦长势:“去年小麦耩晚了,现在苗有点弱。前几天农技人员来看了,让俺等地温升上来后采取划锄、追肥等措施来促苗转壮。”
据了解,受2021年小麦播种期连续降雨影响,河口区14.2万亩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10至15天,晚播面积大,冬前麦田弱苗偏多,“一根针”“土里捂”等多种情况并存。
“前期对全区小麦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一类苗约2.8万亩、二类苗约5.4万亩,三类苗约6万亩,土里捂面积2.6万亩。平均亩茎数66万个;单株分蘖1.2个;单株次生根2条,长势总体偏弱。”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李祖龙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口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壮苗”专项行动,分苗情、分环节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积极开展镇压、划锄、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科学施肥浇水,抓好返青期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
农技服务送上门,是河口保障春季麦田管理的一项核心措施。一方面,春耕备播离不开化肥、农机服务等供应,河口加强农资经营监管和指导,加大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调运,保障农资市场稳定供应。另一方面,科学谋划,浇好小麦返青“第一水”。全区早行动、畅通道、广发动、细安排,加大对各支渠边沟的清理疏浚,安排专人检修设施、动用大型机械清淤除障,确保水流通畅,蓄水有方;利用大喇叭广播、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迅速行动,抢抓有利时机;通过多方协调,科学制定引水方案,合理安排错时错峰用水,供水有序。截至目前,已完成冬小麦浇灌总面积近十万亩。
作者:崔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