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日前,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乡村振兴局、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内蒙古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通辽市召开。本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以“贯彻落实五大任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玉米单产提升与高质量发展”“生物科技提升乡村农牧业价值链的策略思考”等话题,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农业增收新方法,为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内蒙古是全国五大牧区之首,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农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之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通辽黄玉米”“通辽肉牛”“开鲁红干椒”“库伦荞麦”“扎鲁特草原羊”“奈曼甘薯”等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国际大市场,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内蒙古乡村振兴局局长贾跃峰表示,本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以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为导向,将积极探索内蒙古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机制,提炼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新规律,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方位振兴,需要汇聚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资源,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和人才交流,引导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到乡村投资兴业,培育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和现代智慧农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7689元,同比增长13.48%。2021年以来(截至2023年7月底),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2.21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949个。争取京蒙协作北京市各级帮扶资金7.76亿元,实施协作项目237个,着力振兴肉牛、玉米、设施农业等乡村主导产业。新建、改造农村牧区户厕16739户,在建8419户,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建制村446个,建设农村牧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项目12个。

“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学到了乡村振兴新理念,交流和分享了全区和通辽市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将把本次论坛的理论和经验成果运用到全市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以绿色生态为主导,以产业为支撑,加快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步伐,为全市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通辽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宗华说。

下一步,论坛将陆续走进内蒙古各盟市,在总结推广内蒙古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