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平方米的红砖老屋到14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从3亩口粮地到25亩广袤烟田,从2名党员到10名、14名……这一连串数字,凝结着杨正明10年来的奔波与忙碌、辛勤和汗水。无论是日常劳作,还是庭院美景,抑或是田间的每一块土壤、枝头的每一份果实,都镌刻着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拉伯乡李家湾村农户杨正明家幸福生活的印记。


(相关资料图)

使命在肩 初心不变

他是村里亩产量最高的烟户,也是村里的主任、烤烟合作社理事长。在村里,杨正明的身上有很多“光环”,可他牢记在心的使命只有党员。

“既要让日子红火起来,也要让生活有趣起来”这是他对基层党员初心和使命的独特认识。谈到入党十余年来令他最自豪的事情,有这么几件:第一件是创办了文娱活动场所。杨正明组织号召村民集体学习智能APP、载歌载舞趣味互动、观看国粹和非遗剧目,让村民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第二件是精准滴灌,缓解烟田干旱。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在拉伯持续蔓延,对拉伯本地的庄稼农畜造成恶劣影响。作为村长,他带领村民积极开源节流,从层峦叠嶂的山上引来泉水保障人畜用水。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烟草部门对接,引入滴灌技术,有效缓解庄稼农田的缺水状况,保障了收成。

杨正明时刻牢记身上的责任,“一口干净的水、一盏明亮的灯……只要和群众相关,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坚守烟田 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杨正明的家训;春华秋实的农田、悠然自得的羊群便是他一生坚守的事业。

2011年,杨正明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女儿正在就读高中。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两个学生”,仅仅靠着种植几亩玉米、几头猪羊生活将难以为继。一通电话改变了杨正明的职业赛道。听闻杨正明的难处,在外打工帮人栽种烟苗的表哥便推荐他去学习烟叶种植。掌握了基础的种烟技能后,杨正明返回了家乡种植了3亩烟田。3亩、10亩,到现在的25亩,这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杨正明家的生活产生了新变化:旋耕机代替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运送物料的三轮车、皮卡车替换了马车;庭院里也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烤房。

杨正明运送农用物资。

逢年过节,同龄人都在劝说他出去闯一闯。他总说“不能忘了安身立命的根本”。热爱烟田,传承耕读,成为了他无数艰难日子里最坚定的信念。

乡恩难忘 帮扶致富

恭敬桑梓,枝叶关情。过去10年,李家湾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纵然儿时玩伴早已跃入人海,但扎根拉伯的杨正明却始终惦念着自己的好友、同乡。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让大部分外出打工的老乡失了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正明增加了自己烟田的用工量,因地制宜创造就业岗位,保障乡亲们的收入。此外,杨正明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劝说失业乡邻继续耕种农田。在杨正明的带领下,李家湾村联合当地烟草部门,开展了烤烟技术培训、烟叶种植培训。春天播下的种子,让失业的老乡有了新“工作”,漂泊的游子有了一份踏实的事业,撂荒的农田有了生机,清冷的村庄又有了烟火气息。

杨正明为村民讲解政策。

“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这是杨正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头戴草帽、躬耕田野、躬行践履、服务人民,秉承党员初心奋斗在一线,成长于一线,服务于一线,用执着的热爱和忠诚的坚守为时代留下美好注脚。

作者:解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