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郊特色花会回归
北京日报记者 孙云柯 陈强 王可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南地北的小吃、锣鼓喧天的花会、各有绝活的手艺人……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最热闹的年味记忆。这个周末,京郊各地的特色花会活动回归,载歌载舞演绎传统民俗。
通州 小车会演员亮绝活
小车前“公子”以如走似跳的步伐,不停地摇晃着扇子,潇洒地迈着大步,表现出对妻子的爱;拉车女彩扇轻摇,体态轻柔,表现了少女的天真活泼;打鞭少年的跳跃步和跨沿儿女孩的平步,各有特色,韵味十足。
位于门头沟区大台街道的千军台庄户幡会再次活力重启。千军台庄户幡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举行,已有数百年历史。 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欣摄
在通州区,台湖镇小车会的成员们拿出了绝活。小车会起源于清代,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其角色装饰华丽,表演情节丰富。20世纪初期,通州每年都有四次庙会,南八会、北八会在此献艺,台湖小车会也在其中。
活动当天,台湖镇还邀请了紫光园的师傅现场带领居民一起体验元宵制作,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团团圆圆。文旺阁木作展、唐小院捏糖人、大运河礼物展示、万花镜科学馆展示等,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文创产品体验。
大兴 石垡高跷展绝活
大兴区榆垡镇,市级非遗“石垡高跷”昨天上演。今年正月十五的这次演出,高跷会的会员们热情高涨,积极报名,希望通过演出能给这个新年增添一些年味儿。
化上彩妆,穿上彩衣,演员们打扮成“渔、樵、耕、读”等十几个角色,踩上一米来高的高跷,随着乐曲鼓点做着各种动作,时而摆出造型,时而展示技艺,在村里“踩街”流动演出。
据介绍,石垡高跷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组织演出,很受当地百姓欢迎,并且已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几百年来,石垡高跷代代相传,在如今的石垡高跷武乐会里,青少年占了大多半,他们立志传承,在老会员的带领下,已逐渐成为了主力。
密云 花会队伍绵延200米
元宵节上午,一场热闹非凡的花会表演在密云区大城子镇墙子路村登场,演出队伍从村口广场走到村子中心的大戏楼,绵延200多米。
上午10时,各档花会演出人员在村口集结,由“大筛”威武开路,随后各档花会依次登场。“小车会”演员根据鼓点和乐曲表演,带入故事情节,滑稽的肢体动作令人捧腹;“高跷”踏起秧歌步,扭摆身姿,载歌载舞;“大鼓”边击边行,响彻云霄;“中幡”以惊险动作贯穿演出,最为精彩……花会队伍绕着墙子路主街,经由大戏楼、三堂庙,直至墙子路检查站结束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喝彩阵阵,欢声笑语。
据村史记载,墙子路花会起源于民国时期,其后数十年间几乎年年上演,是当地百姓“闹元宵”不可或缺的一种民俗文化形式。